奢侈品牌应对“被抄袭”有多难?

21新消费高江虹,陶畅 2024-12-20 20:46

奢侈品品牌如何守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陶畅 北京报道

近日,Ralph Lauren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取得了一场商标侵权案的胜利,为奢侈品牌维权之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广州爱驰皮件有限公司及其主要授权商因未经许可,擅自抄袭使用拉夫劳伦商标,被法院判定赔偿2000万元人民币。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都这么“幸运”。Ralph Lauren的胜利只是众多奢侈品品牌维权之路上的一个小小胜利。在现实中,奢侈品牌维权面临着诸多挑战。侵权手段日益复杂多变,维权过程漫长而繁琐,让许多奢侈品们不得不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去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奢侈品品牌如何守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抄袭现象接踵而至

今年11月底,梵克雅宝与深圳水贝市场的纠纷一度将奢侈品维权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事情起源于梵克雅宝对其经典“四叶幸运”系列所有权的捍卫。作为历峰集团旗下的高端珠宝品牌,梵克雅宝近期在深圳水贝市场排查时,发现了水贝市场充斥大量“四叶草”仿品,它们不仅在设计上与梵克雅宝的“四叶幸运”系列高度相似,甚至在某些细节上也难以区分真伪。

面对如此普遍的侵权行为,梵克雅宝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梵克雅宝提请市场监督部门介入,将“四叶幸运”相关知识产权情况传达给水贝商家,并正式启动了行政投诉和民事诉讼的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梵克雅宝就曾因为“四叶草”三维标志陷入了一场立体商标权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在与上海瑷晶珠宝和北京和信利成珠宝的侵权案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梵克雅宝名下的立体商标无效。尽管梵克雅宝不服一审判决并继续上诉,但二审仍然维持了原判。

虽然在立体商标权纠纷中败诉,但梵克雅宝并未放弃对侵权行为的打击。2021年3月,梵克雅宝以上述两珠宝公司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北京市朝阳法院的判决支持,获得150万元赔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梵克雅宝在2021年6月14日成功注册了“四叶幸运”系列商标,但该商标并非三维立体,而是平面图标。

   


梵克雅宝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LACOSTE和Burberry等品牌也遭遇了类似的维权困境。LACOSTE的鳄鱼图形商标早在2006年就在中国达到了驰名状态,南极电商及其旗下的卡帝乐品牌却一直在使用相似的鳄鱼商标。经过长达数年的法律斗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终于作出判决,认定南极电商及其关联公司侵犯了LACOSTE品牌和拉科斯特公司的合法权益,并要求其支付约148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同样的,Burberry在诉新帛利商贸有限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中也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法律斗争。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Burberry的文字标志“BURBERRY”和骑士图案为驰名商标,并判决被告禁止使用其注册了五年以上的商标Baneberry并赔偿600万元人民币。

“乔丹案”甚至一度让全国网友隔着屏幕乐出了声,这场纠纷持续了长达八年之久,直到2020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才作出判决,要求乔丹体育公司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并赔偿共计35万元。然而,对于乔丹来说,这35万元的赔偿金与其长达八年的时间成本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这些案例无一不表明,奢侈品品牌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抄袭现象接踵而至,不仅损害了品牌方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品牌被抄袭维权难

抄袭之风一直为行业诟病,近年来消费者也日趋深入探讨该话题。尽管业内管制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抵制抄袭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辛。

不过,从尊重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无论费用多高,时间多长,打一场属于知识产权的硬仗都是值得的。

有媒体曾指出,LOGO纠纷凸显出奢侈品牌是如何激烈地保护自己的标志和商标的。这些LOGO往往象征着奢侈品时尚和独一无二,对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它们都是珍贵的身份象征。对于奢侈品品牌而言,商标和设计的独特性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一旦被抄袭,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更侵占了品牌应得的市场份额。

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品牌方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抄袭现象依然屡禁不绝。这背后,既有抄袭者为了谋取利益而铤而走险的贪婪,也有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监管缺失的无奈。

技术,成为了品牌方应对抄袭的新武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开始利用新技术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Ralph Lauren就曾推出了数字产品ID技术,将首先应用于旗下Polo整个产品线。

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奢侈品鉴定平台Entrupy的首席执行官Vidyuth Srinivasan更是坚信,人工智能是打击假货的最有效手段。他表示:“在现有工具中,AI仍是唯一能够快速理解新数据、新型假货技术,并可能破解二维码、全息图、产品附着RFID标签或NFT的工具。它是唯一能够跟上并大多数情况下领先于造假技术的工具。”

然而,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假货流行和知识产权的破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法律的保护才是奢侈品品牌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侵权成本,才能有效遏制抄袭现象的发生。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对于奢侈品牌来说,中国法律对设计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非常有限,除了大范围注册类似知识产权外,没有其他办法。而我国目前应该强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提高违规成本,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不得不承认,任重而道远。

“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品牌,商标注册应提前布局。”代理拉夫劳伦此次商标侵权案件的方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在接受采访时也建议,若时间紧迫,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检索,查看是否存在在线抢注行为。一旦发现有抢注情况,可通过商标行政程序,如商标异议、商标无效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诉,以清除这些不当注册的商标。她指出这些程序并非民事诉讼,而是对商标注册管理的救济途径。若认为存在商标抢注、知名商号被抢注为商标或复制模仿中国驰名商标等行为,均可作为提出异议或无效程序的理由。通过这些程序,可提前清除不当商标,为后续自身的商标申请提供便利。

国际名模吕燕曾表示,在法律保护之外,时尚行业更应该建立行业内部组织和反抄袭小组,这不仅对于构建统一的行业标准有益,也能对全行业进行监督,建立行业声誉评价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规范行业的创意生产方式,杜绝设计过程的侥幸心理。同时,国内服饰行业也可通过时装周、论坛等全国性交流平台增进行业不同环节对于原创议题的交流与理解。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在不断加强。例如,欧盟早在2016年就已经为注册和非注册设计师的设计圈推出一个专利系统,能够保护服装和配饰的设计权。这种设计外观专利保护的有效期一般为14至15年,有效时长取决于品牌的选择。而在美国,以SBC Law Group为代表的公司则拥有时尚美容领域综合背景的专家和律师,他们可向时尚品牌提供从品牌形象、商标、版权、专利到许可协议和保密协议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协助其加快专利申请过程。

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体系虽然已经有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相较于国外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侵权成本、加大执法力度,不仅是奢侈品品牌的需求,更是整个国家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奢侈品品牌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中国时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高江虹,陶畅 编辑:张伟贤)

高江虹

高级记者

研究国企改革、交通物流和旅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