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家机构同台擘画资本长期之基 21世纪基金业年会闭幕 肖钢参加闭门研讨

21世纪经济报道 黎雨辰 北京报道
2024-12-26 05:00

12月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特别支持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21世纪基金业年会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基金焕‘新’擘画资本长期之基”为主题。

本次基金业年会下设闭门研讨会一场、主题发言三场、圆桌论坛两场,同时包含21世纪金牌投顾项目、智库成果发布等诸多个性化环节。

30余家头部基金业机构高管或主要负责人与会,围绕年内基金业热点与趋势性话题汇聚畅言。

年会的闭门研讨环节,以“证券基金行业创新发展实践”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股份制银行部原主任赵江平等出席,博时基金总经理张东等10余家机构负责人参会。

闭门环节,与会嘉宾对行业创新发展的话题进行了研讨,亦围绕主动投资、被动管理在基金业大趋势下各自的发展生态与机制建设分享了见解与建议。

在主题发言环节,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姚志鹏亦分别进行了分享。

建言中长期资金入市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提出并强调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性,强调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对此,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建信基金副总裁陈正宪、鹏扬基金副总经理李净、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机构合作部副总经理陈猛,围绕“以机制吸引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这一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表示,养老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不同资产的投资约束也不一样,在操作层面有很多工作需要相互衔接和打通。

“以保险为例,在‘偿二代’制度下,保险机构需要更加精细地识别、计量和管理各类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和业务结构,以满足监管要求。受约束的不仅仅是保险机构,还有保险产品的投资经理,对其有产品端、组合端、负债端等考核和要求。”张波进一步指出。

建信基金副总裁陈正宪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则一般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权益市场的波动率较高,投资体感“颠簸”,不利于投资者拉长持有期;其次,机构投资者的考核期较短,部分以1年为期,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也倾向于波动操作而非长期持有。

在产品创新方面,鹏扬基金副总经理李净还提到了宏观对冲策略的公募基金,并建议考虑重新放开这类产品的审批。此外,李净建议对个人参与第三支柱给与更大的优惠,并对服务机构评价多考虑投资者获得感,降低机构规模的评价权重。

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机构合作部副总经理陈猛则表示,“从蚂蚁基金用户收益研究来看,影响投资者收益的三大因素分别是‘选品’‘配置’和‘用户行为’,影响比重分别是1:4:5。这意味着配置和用户行为非常重要。”陈猛称。在其看来,通过用户耕耘陪伴和投教,帮助用户建立理性的配置观念至关重要。

探索“指数大时代”新打法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指数ETF规模已经突破3.5万亿元。如何面对这样一个ETF大时代?对此,东方证券金融产品总部执行董事李欣、京东财富副总经理冯永昌、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徐幼华和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蔡铮,也在此次基金业年会中进行了专场交流。

谈及指数ETF和其他主动权益基金的准入标准差异,东方证券金融产品总部执行董事李欣指出,主动基金更多看基金业绩,但ETF更多看基金所在机构的规模、行业地位、影响力,具体到基金层面则主要看基金的流动性、跟踪误差以及ETF所在行业在当下的市场背景下是否值得被推荐。

京东财富副总经理冯永昌提到,在今年新一轮指数ETF爆发期中,包括京东金融在内的机构销售数据出现较大增长,从负债端的角度来看,整个市场呈现机构化的特征也在加速。

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徐幼华进一步谈到了纯被动指数和指增产品之间“相互补充”的逻辑。她表示,虽然Alpha的趋势是基本向上,但波动的幅度也会和跟踪误差有关。因此如果投资者选择长时间持有产品,指数增强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反之,投资决策相对更频繁的投资者则比较适合ETF。

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蔡铮则在会中分享了如何利用公司基金特色产品来追求稳健收益。他指出,第一种方式是结合定投以及网格交易策略,尽量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第二种方式,是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指数产品构建组合,从而分散组合风险,例如近年被提及较多的“哑铃”策略,即是将创50指数和红利低波100指数进行搭配配置。

多项个性化环节同步呈现

本届21世纪基金业年会还同期公布了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的、国内首个买方投顾项目“21世纪金牌投顾”的优秀案例,并召开基金投顾联盟成立仪式。

据悉,本次“21世纪金牌投顾”共有来自14家机构的18个优秀案例入围。

此外,21世纪资本研究院联合行业力量、在2024年推出的多项智库研究阶段性成果,也在基金业年会中得以揭晓,包含《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2024》《中国个人养老金发展报告》等。

(作者:黎雨辰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