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雄狮少年2》主创:“非遗+体育”难“讨巧”,票房承压仍心怀“雄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去年12月中旬上映的《雄狮少年2》豆瓣评分8.4,高过第一部;然而,上映31天来仅收获票房7404万元,远不及第一部的2.5亿元票房。如此结局,无意间与剧中主角“阿娟”的命运有了某种巧合的遭遇。
三年前,为摆脱“病猫”身份,阿娟走上了舞狮之路,他一度在舞狮与打工之间踌躇两难;三年后,在异乡犹如一根“野草”的阿娟,机缘巧合闯入了格斗场——“求真武馆”濒临倒闭,阿娟想要靠打比赛、赢奖金给父亲攒够医药费的梦想遥不可及。贯穿《雄狮少年》这部系列影片的,是传统非遗体育在当下时代的悲壮与无奈。
该类题材影片缘何“叫好不叫座”?第三部是否还有希望?接连两部选择“不那么讨巧”的非遗体育素材,主创团队有怎样的考量?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临近,影片关于“非遗+体育”的融合、活化也为广东这一非遗大省带来思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同影片的出品方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海明聊了聊这些问题。程海明透露,《雄狮少年2》的诞生是为了回应传统武术人的建议,制作过程接受了大量武术人的指导,故事也是为了反映传统武术在当下难变现、难糊口、远离商业化的窘况。
但似乎,影片又向大家传达了一种力量。从《雄狮少年》第一部到第二部,来自广东的舞狮少年阿娟,戴上拳套,站到了异乡上海的格斗场上,而那只皮毛光鲜、温暖的醒狮头,一直伴他左右,成为那间阴郁、逼仄的出租屋里的唯一亮色。
或许,生于野草的阿娟终究要活成雄狮。“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一件难却必须做的事。”程海明说,“但只要观众还愿意看,政府和投资人还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就希望能够延续下去。”
非遗体育与异乡“野草”
南方财经:电影题材上,第一部选择了醒狮,第二部则是武术,为何是这两项运动?
程海明:第一部的醒狮,代表的是“游子的情怀”。我和本片导演孙海鹏,都是早早离开家乡打拼,孙导在国外时还曾见过唐人街上在舞狮。
我们觉得,醒狮就是中国的符号,舞狮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正如影片中所说,“每当狮头昂起,鼓声雷动,即使天涯海角,故乡也近在眼前。”
第一部播出后,全国各地的龙狮运动协会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他们也建议,可以延续阿娟的故事,展现传统武术和舞狮之间的联系。
其实武术和舞狮是不分家的。广东的各类舞狮表演基本是由武馆来承接,学习舞狮也要从习武开始,就像阿娟也是先从马步、站桩等学起。我们收集了观众的反馈后,发现咏春、洪拳等传武在广东根基也颇深,能与阿娟的成长链接起来。
南方财经:所以好的故事是源于观众的?
程海明:没错,观众确实给到我们很大启发。观众想继续看阿娟的故事,我们就要思考,怎样能够在第一部的基础上继续突破和创新。
同时,艺术也源自于生活。包括肖张扬在拳击手套里放石膏粉,这也是国际比赛中的真实案例,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能找到现实原型。
南方财经:在动作设计上如何确保真实、科学?特别是影片还将舞狮与武术进行了创新合体,并将传武搬上了擂台。
程海明:其实第一部的时候,我们的创作团队就专门去黄飞鸿舞狮馆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执行导演画分镜时自己顶着狮头舞动寻找灵感。
第二部也是如此,我们请到了武术指导张鹏以及少林总教头、子母绵掌传人、全国八极拳冠军等来为影片做动作指导,导演、动画师跟随他们亲自学习了武术。先是由导演构思出想要的打斗效果,再由这些非遗传承人实际排练出来。
我们的编剧沈诚本身也是传武出身,他把自己20年的传武练习笔记给到了团队,这正是片中阿娟的训练方法和比赛招式。此外,阿娟比赛时,上半身是赤裸的,要完美呈现格斗过程中的肌肉状态变化,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点,我们将肌肉系统和真人动捕技术进行了整合。
因此,影片有着很科学的知识支撑,阿娟的每一拳都是真实的。
南方财经:阿娟从家乡广东的舞狮者转变为异乡上海的格斗者背后,有何隐喻?
程海明:第一部的结尾已经埋下了伏笔,观众应该都注意到,阿娟推开窗户,窗外是东方明珠塔。我们后期调研时发现,很多知名的武术人,实际都是在上海成名的,比如霍元甲、陈真。从清末民初起,上海一直是中国知名的武术之乡,今天,上海依然保存有很多民间武馆,并且是格斗、搏击类比赛的热门赛址。
此外,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中国有近6亿人由农村转出,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偌大的中国,可能有将近一半人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正如阿娟也来自佛山的一个小村庄,他先是去到广州,然后又辗转来到上海。
这一群体刚刚来到大城市时,就像是无根的野草,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存款和房子,他们只有一双手,要如何在城市里扎下根来,成家立业?“生于野草,长成雄狮”,这也是影片想要反映的主题。
阿娟,当下传武人的群像
南方财经:既然影片源于现实。近年来,体育训练的高成本与高门槛一直备受争议,像阿娟这样的“野草”凭借自己真正、快速地入行,是否现实?
程海明:艺术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不可否认影片中有夸张的、戏剧化的手法。
但阿娟是有武术功底的,他在跟随咸鱼强学舞狮时,就练了几年的洪拳。来到上海正式拜师张瓦特后,又经专人指导且接受了魔鬼式的训练,每天跑10公里,打一万拳。因此,影片是经过了非常严谨、科学的演练,是经得起推敲的。
此外,现代格斗比赛更多是“比脑子”,比教练的指导思想,要对对手进行战术分析,排兵布阵,保持体力,寻找机会一击制胜。
比如,阿娟第一回合对峙的巴西战舞选手,正是因为前期性格浮躁、轻敌,浪费体力,最后一局又失误踢中了阿娟的膝盖,导致脚踝受伤,才给了阿娟机会;第二局的泰拳选手,则是因为年纪大,撑到第三局时体能下降严重。阿娟的打法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瞄准对手弱点,也尊重了客观存在的绝对实力差距。
南方财经:通过两部电影的创作观察,你觉得传统体育正处在怎样的现实困境当中?同武术人交流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令团队印象深刻的点?
程海明:中国传统武术是脱胎于战争的,融合了各个兵种的技能。古代学习传武,主要目的还是护镖,但热兵器出现后,传统武术人失去了谋生的最主要形式。
今天,很多武术人的经济来源并非收徒或者保镖,而是参加表演。此外,传武也被很多人误解,被像肖张扬这样的现代商业格斗选手利用比赛规则欺负、泼脏水。
传武鼎盛时期也是师徒满门,但随着其没落,武术人的生计其实是比较艰难的。很多人连房租都交不起,真的是要靠到夜市摆摊、打零工、送快递来支撑,前段时间,在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夺冠的石铭也是白天做中医,晚上打拳。
阿娟和张瓦特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武术人普遍的生活状况。
南方财经:就像你说的,传武应用场景不多、变现困难,除了表演外,你觉得这些项目还可以围绕商业化做出怎样的探索?比如,影片中通过格斗造星实现了体育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传统体育可能借鉴这种模式、搬上擂台吗?
程海明:这也是我们期望通过影片给到体育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各位观众的思考空间。传武可以商业化,但一定要进行改革,一定要向市场靠近。
传武往往是“杀人计”,抠眼、掏裆,一招致命,现代擂台赛不可能去使用这些招式。此外,对手体重不一样时,比赛也是不公平的,现代格斗一般都有量级制度。
因此,传武要想走向体育竞技,必须要改革赛制规则,适应现代格斗的标准,同时也要保留传武自身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票房承压,但仍看好长期回报
南方财经:非遗体育离商业较远,多少是不“讨巧”的。两部为何都选择这一主题?
程海明:我们的电影是现实主义题材,实际上,观众很多时候更喜欢看一些超脱于现实的、更加刺激的故事,现实主义题材的展现和表达空间都很有限。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没有大咖、没有IP、没有话题原创的“三无产品”,市场基础不高。
选择这样的主题,肯定是冒险的,是艰难的,但是有意义的。中国现在有三千多项非遗,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先辈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如果能够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重新挖掘和展现,或许能够同我们重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就拿武术来说,我们70后大多都看过《少林寺》,那一代小朋友人人都曾梦想去嵩山学武。我们也希望《雄狮少年2》也能给这一代小朋友留下一些小小的火种。
南方财经:影片实际给传统非遗体育传承、推广带来了怎样效果?
程海明:第二部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第一部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2022年上半年,“舞狮”这一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从一天几千增长到70多万。同时,据我们了解,广东的舞狮表演、比赛半年内增加了大约4倍,很多地方龙狮运动协会的招徒、商业演出等也增加了非常多。
通过电影确实能动员更多人,从猫眼来看,第一部的电影宣发物料触达人次超过了8亿,第二部更是达到了18亿。因此,我们也觉得有义务去推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当然,作为一部电影,我们也渴望盈利,兼顾到市场的回报。
南方财经:可是从票房来看,《雄狮少年2》的表现并不理想,你觉得是为什么?
程海明: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第一部上映第二天,2021年12月18日,整个电影大盘是1.99亿元;而第二部上映的第二天,2024年12月15日,大盘才8000多万元,这意味着观影人数和票房大约少了6成。所以,不仅仅是我们一部影片的问题,整个电影市场仍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这属于不可抗力。
另外,我们主观决策也有不足,这个档期,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在冲刺考试,我们的基本盘没有精力和时间观影,我们对非学生市场过于乐观了。
短期内,票房成绩不理想,确实造成了压力。但把时间线拉长来看,票房并不是影片投资回报的唯一考评依据。《雄狮少年2》豆瓣分数达到8.4,是近几年口碑最高的国产动漫,其能对非遗传播带来深远影响,由此撬动的社会效益难以估量。
而且我们也相信这部影片在后续的发行中能够收获其他市场回报,比如,第一部撬动的新媒体、文旅演艺和衍生品市场也总计达到了40亿—50亿元,特别是去年的同名音乐剧先后登陆约20城,80场次几乎场场爆满。
南方财经:这样的票房成绩是否打击到了团队的创作理想?听说《雄狮少年3》之前也已经在创作,还会继续吗,仍旧会选择非遗体育题材吗?
程海明:第三部还在策划中。确实,第二部的票房给我们的投资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从我们得到的反馈来看,仍有观众期望续拍。
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同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希望后续能继续给我们一些支持。只要观众还愿意看,政府和投资人还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就希望能够延续下去。但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不是靠我们一家出品公司“为爱发电”就可以实现的。
(作者:丁莉 编辑: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