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2024年我国地震强度和频次增加,将谋划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1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56人,紧急转移安置364.5万人次,倒塌房屋6.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8.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降水总体偏多,洪涝和地质灾害多发。局地降雨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年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偏多,秋台风严重影响华南、华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全年地震强度和频次增加,新疆乌什发生7.1级强震。全国干旱阶段性明显、灾情总体偏轻。
受极端天气影响,202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受灾较重。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司长陈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防减救灾办、应急管理部强化部门协同,全力以赴指导支持各地加快房屋重建修缮。
陈胜表示,截至目前,2024年全国因灾倒损住房重建和修缮竣工率已分别达到64.3%和83.8%,其中辽宁、安徽、福建、湖北等省份已经全部完成,其他省份正在抓紧推进;部分冬季不具备施工条件、计划开春后进行重建的省份,也通过鼓励投亲靠友、租住公房等各种方式,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过冬问题;此外,52.72亿元中央冬春救助资金正在有序发放中,近日将全部发放到位。
据预测,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仍将延续。
对此,申展利表示,应急管理部将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与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常态与非常态应急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衔接、协同联动。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强化灾害风险避让和灾害设防。提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近年来,特大暴雨、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各类灾害的极端性、突发性明显增强,破坏性更大,对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带来新挑战、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灾害形势,陈胜表示,应急管理部将构建统筹高效、职责明确、各方参与的工作体系,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能力,谋划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提升重大灾害救援救灾能力。
比如在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应急管理部将积极争取通过“两重”项目、超长期国债等渠道,加大防灾减灾救灾投入,高质量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统筹提升城乡房屋和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组织编制好《“十五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规划》,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程。
再如在提升重大灾害救援救灾能力方面,应急管理部将聚焦“三断”难题,实施提升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航空应急力量和山岳、水域、地震等专业化救援队伍,推进力量、物资、装备前置,提升快速反应、高效救援能力。聚焦巨灾情景下的救灾资金、物资“井喷式”峰值需求,做好需求测算机制准备,建强专业化救灾队伍,保障受灾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灾后救助需求。
(作者:李莎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