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林秋彤 北京报道
近期,监管系统多次强调要对外汇市场中的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13日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要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1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2025年将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同时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采取公开宣示央行立场、用好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025年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202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等一系列会议屡次提及,要坚定不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足见,在监管层看来,纠偏顺周期行为已经成为当前保障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必要措施。多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外汇市场中的“顺周期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的时候顺势卖空人民币,买入美元等外汇,而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则反向操作,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等外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或下跌,往往会形成看多或看空人民币的趋势及预期。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则很难逆转,一些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会“跟风炒作”。顺周期行为是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也是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顺周期行为放大汇市波动
据记者了解,外汇市场中,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顺周期行为各有不同。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高级研究员宗良向记者指出,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外贸企业可能会囤积外汇,原本手中持有的外汇,此时不再出售换成人民币,甚至会在海外节流外汇,预期在人民币贬值后,手中的外汇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也表示,对有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当人民币贬值且美元等外汇利率较高时,企业通常倾向于及时购汇。比如,一些外贸企业原本在几个月后才需付款,现在却想要提前购汇,这种提前购汇行为就属于顺周期行为。
个人外汇投资中也存在顺周期现象。在个人外汇买卖中,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等规定,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的年度总额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 5 万美元。如果一些投资者预期人民币趋向贬值,看到美元理财利率较高时,会选择在年初就用完换汇额度,这也是顺周期行为的体现。
部分投资者在申报个人换汇时,可能会以旅游、留学等理由申请,而实际用途却是将购得的外汇用于存款或理财,这种申报内容与实际用途不符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深究的话可能是有点问题的,不同银行的内控松紧程度不一样,有的银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王志毅表示。
同时,部分金融机构有意或无疑也助长了顺周期行为。比如,一些开展个人业务的金融机构,会引导个人利用年初的便利化额度去购汇,然后将购得的外汇存为理财或定期存款。
对此,王志毅表示,此前监管部门曾通报过部分银行向客户发短信,提示年初换汇额度释放,诱导客户购汇,并暗示人民币可能贬值。这种行为干扰了监管调控。不过,由于没有严格的规定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所以目前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来对上述行为纠偏。
另外,一些金融机构自身也有自营盘进行自主外汇买卖操作。过去曾出现金融机构因自营盘而被监管部门点名的情况,原因是其持有过多的外汇头寸,在明知本币可能贬值的情况下,部分金融机构仍在自营盘操作中购入外汇。
上述受访者均向记者强调,顺周期行为会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起到放大作用,让人民币的涨或跌变得更加剧烈。当人民币升值时,市场中的投资者和企业普遍跟随升值趋势买入人民币,使得人民币进一步加速升值。当人民币贬值时,顺周期行为会使得更多的人卖出更多的人币,出口企业惜售外汇,进口企业提前购汇,导致市场上外汇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从而推动人民币加速贬值。
“外汇局强调汇率风险中性,企业应聚焦主业,不要去主观判断汇率涨还是跌,该锁汇的时候就把它锁掉。但是市场天然存在赌大小,所以顺周期主要是放大了汇率波动”,王志毅称。
汇率波动加剧的表象和本质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汇市的顺周期行为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它反映了投资者和企业的普遍心理——“买涨不买跌”。另一方面,顺周期行为也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顺周期行为的出发点是仅根据市场的外在表现做出“跟风”的交易行为,即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涨或跌,而没有从长期的视角,理解近期汇率波动的本质。
宗良对记者表示,通常人们看到人民币汇率有涨跌变化,会认为是人民币自身价值不稳定。但实际上,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表现是相当稳定的。市场表现出来的人民币涨跌,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指数的变化引起的。
Wind数据显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自2024年11月末持续上升,在2024年12月13日上升至100.31,并在2024年12月20日进一步上涨至101.14。进入2025年,1月3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继续上涨至102.09,此后维持在100以上。这意味着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有所升值,且保持了可观的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1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还强调,人民币在主要货币中表现较好,为中国自主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稳经济、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末,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为101.47,较上年末上涨4.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为7.2988,较上年末贬值2.8%,同期美元指数上涨7%,人民币韧性得到充分体现。
宗良指出,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度非常紧密。美元指数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当美元指数大幅波动时,就会造成人民币在不断涨跌的错觉,而实际上并非人民币本身价值的不稳定。
美元指数是通过对六种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加元 )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因此,美元指数的涨跌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经济的好坏,只要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这几个经济体(如欧元区、日本等)更好,美元指数就可能上涨。当美元指数上涨时,美元就会以强势姿态面对其他货币,表现出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上升,影响全球货币汇率的格局。由于美国背负着较高的债务,若美元持续上涨,意味着美国债务负担将不断加重。从现实角度出发,这种情况难以持续,美元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上涨。
“实际上人民币本身的价值未变,只是美元波动致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改变,就像人身高不变,但测量尺子的刻度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也随之改变”,宗良表示。
正如前文所言,顺周期行为在本质上是基于短期的、表面的市场变化出现的投资者羊群效应,且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趋势。不论是加速升值,还是加速贬值,都会给中国外汇市场甚至经济基本面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记者解释称,在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周期性变化中,如果任由纯市场化的顺周期投资行为发生,会放大汇率的整体波动幅度。在人民币升值时,放纵顺周期行为会催生经济泡沫,如若放任人民币过度升值,中国商品出口则会减少,损害国家出口的竞争力。控制人民币过度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整体稳健的发展,因此并不能任由人民币一味地升值。
在人民币贬值时,放纵顺周期行为则会推动人民币过度走低,带来整个经济的封锁甚至衰退。大幅度的汇率波动也会给中国的进出口带来周期性动荡,从而影响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基本面。
受访者均向记者指出,人民币贬值时期面临走低压力,顺周期行为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超调风险。“更多的人卖出人民币资产,会加剧人民币大幅贬值,出现超调的可能性。因此,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调节顺周期行为,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推动人民币在区间内正常波动”,杨德龙说道。
王红英称,全球大类资产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基于对当下宏观形势的判断和走势分析进行顺周期投资,既为了获得利润,又利用了趋势性波动对自身资产进行风险管理。比如,对一些进出口企业来说,可能会利用汇率波动进行所谓的套期保值,管理供应链的风险。
然而汇率不同于一般的大宗商品,汇率是国家经济面的一种预期反应,如果放任投资者的顺周期行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推波助澜,放大周期性走势,通常会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平衡,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所以,保持稳定可控、市场调节的汇率,一直是央行的基本策略
稳汇率政策再加码
宗良称,在大国博弈与竞争中,货币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是不利的。汇率对于维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至关重要,是实现对外经济平衡的关键因素。稳定的汇率有助于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平稳进行,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给企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在国际竞争中,稳定的汇率能够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展现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监管没有坐视人民币汇率顺周期行为过于明显而不管,这意味着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应措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其因顺周期行为出现过度波动。
在上述背景下,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范超调风险,具备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稳汇率就并不意味着“控制”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是否守住某个关口,汇率基于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甚至是一些技术性的贬值都是合理的。同时,也要稳住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也不能让人民币一味地升值。在合理的区间内双向波动,才是稳汇率的要义。
王红英也说道,若汇率走势明显偏离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就需要对汇市进行调控和科学干预,比如央行出台系列稳汇率的措施,对一些过度看空人民币的投资机构关停交易,从而让汇率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防止因为投机出现超涨超跌。
此前,央行已出台系列稳汇率政策。1月13日,央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1月15日,央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何青向记者表示,未来,监管还有众多政策工具可以稳汇率。例如,可以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外汇资金供给,缓解银行外币贷款发放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减小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可以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增加银行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的积极性,银行远期售汇减少,也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宗良称,尽管汇率由市场主导,不可避免会出现涨跌波动,但相关政策能够为人民币汇率设定一个大致的底线。这意味着即便汇率存在市场波动,也不会跌破这个底线,保障了人民币汇率不会过度贬值。这种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外贸易、国际投资,还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都依赖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秋彤 编辑:肖嘉)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