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专访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毛杰:创新探索“基金+园区”模式,撬动更多工商资本“下乡”

新粤商庞成 2025-01-17 19:4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乡村振兴基金作为金融支农的重要创新手段,通过“资金变基金”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投入,以较小的杠杆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在广东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乡村振兴基金应如何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不断加大“百千万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围绕这一话题,日前,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总裁毛杰接受了南方财经《新粤商》记者的专访。

据了解,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成立于2018年,由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多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共同投资设立。该集团发起并管理运营了广东省首支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并设立了广州首个乡村人才学院。

毛杰表示,近年来,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通过联合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在推动现代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新型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毛杰还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高效实施,建议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乡村振兴基金群组体系,将有效整合政策资源,汇聚各方资金力量,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叠加优势,更有力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总裁毛杰 受访者供图

创新探索“基金+园区”模式

《新粤商》:广州乡村振兴集团自成立以来,如何结合增城区域特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支持“百千万工程”?

毛杰:增城区作为广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之一,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增城区域特点,致力于打造“基金+园区”新模式,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同时培养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基金+园区”模式是广州乡村振兴集团的一个创新探索与实践,该模式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为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结合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产业提供空间和平台。在“基金+园区”模式下,基金投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利用产业资本与园区空间赋能涉农的创新创业。这种模式不仅为产业提供了资金和空间保障,还大大提升了乡村在地空间的价值。

在这一模式下,过去一年,我们围绕支持“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工作亮点:一是集团重点产业项目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莲花出水农科小镇积极推动“黑米主食化”,让“黑小宝”华墨香黑米走上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舞台,农科小镇培育的黑猪产业快速成长,并凭借卓越品质,蝉联“粤港澳大湾区十大最受欢迎品猪肉奖”等多项大奖。

二是重点打造“云水禅心人文小镇”,以文旅产业重构乡村多元价值,成功开发了乡村精酿啤酒博物馆、青年文创咖啡厅等新业态,荣膺“广东省第二批文旅消费新业态‘绿美生态’热门场景”殊荣、“银品级乡村酒店”称号。

三是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培育面向未来的乡村CEO,发起乡村运营青年 CEO 培育“蜜蜂计划”、“蜜蜂”青创比赛,赋能更多青年投身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提供生动的实践样本。

撬动20亿元参与乡村振兴

《新粤商》:乡村振兴基金在统筹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广东“百千万工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目前运营情况如何?

毛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政府投资基金通过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及创新创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基金作为新兴的金融支农手段,在统筹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广东“百千万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基金的引导,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基金还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加速了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州乡村振兴基金作为省内首只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该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累计撬动了20余亿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有效发挥了资金的杠杆作用。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撬动了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为政府产业基金撬动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切实推动了莲花出水农科小镇、云水禅心人文小镇等乡村产业项目建设。

基金自成立以来,相关工作也获得了各界的肯定,例如,2024年,基金荣获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活力赋能奖”、“融中2023—2024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有限合伙人”、“2023—2024年度中国先进制造领域最具潜力投资机构”、旗下相融资本荣获“2024最具潜力母基金TOP30”等多项殊荣。

《新粤商》:但一直以来,乡村产业项目周期长、资金募集难是乡村振兴基金发展的行业性难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毛杰:乡村产业项目周期长、资金募集难确实是乡村振兴基金发展的行业性难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在拓展募资渠道和项目拓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方面,基金积极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合作,拓宽募资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深入挖掘乡村产业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回报潜力的乡村振兴项目,如生物育种、循环农业等农业科技壁垒高的新兴产业,深入研判拟投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新粤商》:当前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存在哪些难点、堵点问题?接下来,集团在支持“百千万工程”方面将有哪些工作计划?

毛杰:当前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筹集渠道有限、项目风险评估难度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将采取以下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发挥“基金+园区”模式的优势,推动更多支持“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乡村振兴项目高质量运营建设;二是持续深化并迭代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以新质生产力撬动乡村振兴新极点,关注科技属性强、市场空间大的赛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孵化更多未来乡村产业;三是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进度管理,并制定灵活的退出策略,确保存量与增量的有效管理和协同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作者:庞成 编辑:林曦)

庞成

记者

湾区金融新闻部记者,常驻广州。欢迎联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