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
随着北斗系统的升级与完善,下游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立于2016年底的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北斗”),脱胎于中国电子CEC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务板块,业务横跨“集成电路半导体”和“北斗导航”两大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行业及特殊场景。
经过多年发展,其不仅是国内共享单车领域最大的高精度定位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高达90%,同时也是比亚迪、上汽等知名车企的生态合作伙伴。
此外,公司还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之列。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华大北斗董事长孙中亮。访谈从北斗产业的区域发展切入,探讨了芯片技术及下游应用场景的实现。
(华大北斗董事长孙中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之父”孙家栋曾说过,“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这句话的主体,指的便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已与GPS并驾齐驱,并正从兼容走向超越。”孙中亮认为,这一过程中,芯片等产业链的持续发力与下游场景的扩展,将推动更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市场形成。
抓住“深圳制造”产业优势
“应抓住‘深圳制造’优势,聚焦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芯片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孙中亮对记者表示。
大湾区凭借强大的电子通信制造能力、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多元的应用市场,长期以来在北斗产业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京津冀和珠三角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123亿元、1112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20.94%和20.74%。两大区域几乎并驾齐驱的产值,展现了北斗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其中,广州与深圳涉及卫星导航的相关单位数量最多。孙中亮表示,深圳在高端芯片设计和研发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他表示,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深圳有望在北斗产业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导航市场中的地位。
尤其是,导航芯片处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上游,是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心脏”。孙中亮表示,作为“心脏”,必须具备与不同应用领域跨界融合的能力,通过“北斗+”或“+北斗”的融合,实现“1+1大于2”的效应。
他表示,国产芯片厂商仍受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等因素影响,建议加大对国产民用北斗芯片的支持,特别是对具备重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多维度技术创新融合
导航芯片市场曾长期被海外厂商垄断,随着国产导航芯片厂商的逐渐成长,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华大北斗表示,其已攻克了多项导航芯片关键技术,包括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北斗系统独立定位优化技术等,申请各类知识产权400余项,并规划了完整的芯片和模组产品线。
其中,华大北斗自主研发了全球首颗支持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基带射频一体化高精度SoC芯片,连续两年在ABI Research报告中排名第7,是国内独立导航定位芯片细分领域唯一上榜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GSA)2019年度和欧盟空间计划机构(EUSPA)2022年度市场报告消费类市场核心器件制造商名录的厂商。
孙中亮表示,未来五年,华大北斗主要专注两个领域:北斗短报文芯片、高精度大众化的导航芯片。并将继续朝着高集成度设计、高性能、超低功耗、小尺寸等方向发展。
芯片行业中,全球巨擘英伟达拥有三大AI“法宝”——CUDA、Nvlink、InfiniBand,其中CUDA是英伟达实现软硬件生态的护城河。
孙中亮介绍,华大北斗提供了国内首个“北斗芯片开放平台”,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观测量数据;面向应用集成研发,开放芯片内核接口资源。
通过此平台,可以为产业链上分散的算法研发、应用集成研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和技术支持。在共同打造“核心硬件”+“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的同时,产业链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孙中亮还强调,北斗导航定位芯片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维度技术创新融合的领域。产业企业需要将北斗核心芯片技术与5G、AI等新兴技术相结合,推动各行各业的应用创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看得见、摸得着的卫星应用
一辆以60千米时速行驶的汽车,0.01秒内就已向前移动了近17厘米,微小的时空误差都可能带来风险。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结合惯性导航、激光雷达等技术,车辆可以实时获取位置和航向信息,确保行驶安全。
远在天边的数十颗北斗卫星,其应用实则已经透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在眼前。
如打工人的上下班“搭子”——共享单车,便是北斗芯片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曾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而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孙中亮介绍称,通过植入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这个“隐形管家”,共享单车得以实现入栏结算、停车指引、禁停区划设等功能。目前,华大北斗是国内共享单车领域高精度定位芯片的最大供应商,客户包括青桔、美团、哈啰等主流共享单车服务商。
随着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车载应用也为北斗系统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处。
孙中亮透露,目前华大北斗已经与比亚迪、上汽、江铃汽车等展开合作,通过高精度导航定位解决方案为智能驾驶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北斗应用正逐步渗透到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39亿部,其中98%支持北斗。孙中亮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看似平平无奇的小设备,实则也已集成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
据2024年5月发布的《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超过6000亿次,峰值甚至突破万亿次。北斗系统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成为全球导航市场的重要玩家。
根据规划,未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实现用户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等特点。
“北斗系统内有一句话,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孙中亮笑称,规模化、大众化的应用市场必然是北斗卫星产业的主战场。通过推动北斗技术在大众领域的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目标。
他表示,北斗系统的未来不仅属于他们这一代人,更属于年轻一代。北斗卫星的应用等待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的挖掘。
(作者:雷若馨 编辑:梁钟荣,辛继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