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务院办公厅:严格规范涉企检查,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中的突出问题,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意见》明确,除行政执法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受委托组织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行政检查。行政检查主体资格要依法确认并向社会公告。有关主管部门要梳理本领域现有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并实行动态管理。行政检查事项未经公布的,不得实施。规范行政检查行为,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涉企行政检查要做到“五个严禁”、“八个不得”。
《意见》规定,2025年6月底前,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建立本领域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公布现有的行政检查标准;有关主管部门要公布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能合并检查的,不得重复检查;能联合检查的,不得多头检查;能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得入企实施现场检查。涉企行政检查以属地管辖为原则,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在2025年12月底前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明确相关规则。专项检查要实行年度数量控制,事先拟订检查计划,经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后按照规定备案。
《意见》要求,国务院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要加快完成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有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同,打通平台,破除壁垒。各级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对各类乱检查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责令改正;对行政执法主体负责人或者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约谈;对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直接督办并予以通报曝光。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推进工作落实,将规范管理涉企行政检查作为政府督查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既要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企,又要保证必要的检查有效开展,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将重要情况和问题报送国务院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将围绕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指引》对各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了共同要求。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地方依法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要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要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相关评价指标,强化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渠道建设。针对交通设施仍存在部分断点卡点的问题,各地区要打通断头路、基本消除国家公路网省际瓶颈路段以及基本打通跨省航道主要瓶颈。要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同时,《指引》强调若干禁止性规定。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不得以定向补贴、地方推荐目录等形式强化对本地产品或特定产品保护以及变相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各地区不得妨碍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退出和迁移,不得要求经营主体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
此外,《指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加强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加大区域合作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探索力度。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六大重点任务,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仍排首位
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会议要求,2025年要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狠抓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扎实推动监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三是切实提高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监管质效。加快推动重要立法修法工作。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做实差异化监管。更好履行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央地协同机制,加强横向部门联动,强化监管整体合力。
五是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提升跨境贸易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稳外资稳外贸。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持续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六是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地方行动
山东:开展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确,自2025年3月1日起,山东省将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实现涉经营主体业务以全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为主,不用、少用纸质营业执照,提高经营主体办事便利度。
这项改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依托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手段,将经营主体“主体资格”证明以纸质营业执照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模式,改变为以“电子营业执照”为主,辅之以纸质营业执照的全新模式,对省内各类经营主体原则上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
二、全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在行政许可、政务服务、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涉经营主体服务中,能够通过数据共享、电子营业执照调用等方式查询核验经营主体信息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保险、水电气暖、通信等机构,不再要求经营主体提供纸质营业执照,切实为经营主体降成本、增便利。
三、实行新型亮照形式。《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经营主体应当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登记机关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后,经营主体可自主灵活选择多种方式履行法定的亮照义务,比如,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展示电子营业执照或“企业码”,也可以用A4纸打印电子营业执照PDF图片或“企业码”置于住所或主要经营场所醒目位置。
四、优化监督管理方式。涉企监管部门将及时转变工作理念,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效能,开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等工作时,凡是能够通过数据共享、电子营业执照调用或扫描“企业码”等方式获取经营主体登记基本信息,不得要求经营主体出示纸质营业执照。
五、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营业执照线上线下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坚持智能服务与传统服务并行,保留使用纸质营业执照的个性化需求服务。经营主体需要纸质营业执照的,经申请,登记机关可以提供制式纸质营业执照。
苏州: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达1100亿元
近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共10条举措,明确提出到2027年,苏州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达1300亿元,每年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每年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超1000个,新增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以上,完成3万亩低效工业用地转型,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年均两位数增长。
《方案》主要围绕项目推进、企业培育、载体建设、要素保障四个维度同步发力。
在项目推进方面,重点加大对项目引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和增资扩产的支持。比如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重大项目提供专项支持,对投资超30亿元的大项目可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年度设备投入超5000万元的项目,将按照投资额的5%给予支持。
企业培育方面,把企业放在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加码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比如,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或获评独角兽培育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100万元支持。
在载体建设方面,对新认定的市级创新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分3年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对获批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在要素保障方面,重点围绕土地和人才要素加大支持。比如,对符合规划要求、容积率达3.0以上的低效工业用地转型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来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相应项目支持经费和购房补贴。
典型案例
山西太原: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近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表示太原市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构建良好经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点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构建维护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民营企业参与的市政公用特许经营项目达20个。推行“证照联办”,办理营业执照可一并办理经营许可,实现“准入即准营”。
二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高标准抓好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应用惠企政策平台,实现优惠政策便捷兑现。提供“24小时自助办、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全天候政务服务,实行一窗通办模式,97%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只到一窗、一站办结”。
三是持续强化法治保障。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杜绝多头执法,让企业安心经营。设立公益性商事调解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四是持续优化信用环境。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扩大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开展“政策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集中整治,强化政务诚信约束。深化“信易批”改革,营造“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氛围。
五是持续加强要素供给。全面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全代办”。压缩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
当前,太原市正在实施“服务企业提标、政府服务提效、经营主体提质、市场预期提振”四大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营商环境区域优势。
(作者:刘智,周頔 编辑:周潇枭)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