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看两会|博时基金首席陈显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催生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股市广播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系列政策组合,标志着中国宏观调控进入需求侧改革新阶段。这一政策创新既立足短期稳增长,更着眼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您认为在相关政策组合方面有哪些看点?
陈显顺:今年的两会在国内需求政策组合方面提出了很多工作,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这或将带动超过3万亿元的销售额,资金规模相比去年翻倍,将有效刺激家电、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
二是注重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消费是结果,本质上是要促进居民增收。政府将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能力。
三是强调优质供给和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一方面创造有效需求,鼓励消费领域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推动消费修复与新质生产力结合,构建“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跃迁”的飞轮效应。
四是扩大消费范围。此次政策组合不仅关注商品消费,还涵盖服务消费,如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领域,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有助于全方位提振消费。
主持人:为何要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的主攻方向?
陈显顺:这个问题很关键。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24年消费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将扩大内需作为主攻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此外,从经济规律来看,内需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消费占经济比重较大。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模式有助于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增长信心。同时,面对外部贸易摩擦和挑战,内需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避风港。
最后,从百姓需求和国内现实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都使得高质量消费增长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将国内需求作为主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您提到要加强优质供给与创新,那么提振消费如何催生新质生产力?
陈显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组合标志着中国宏观调控进入需求侧改革2.0阶段。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内需框架的桎梏,将消费作为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催生新质生产力革命,构建“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跃迁”的飞轮效应。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置换补贴带动企业增收,进而推动研发投入增加,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路径。需求侧创新驱动有望提升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在经济中的比重,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此外,促进产业生态升级和模式创新,利用供应链、大数据等技术,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推动服务消费和工业消费发展,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消费与新质生产力的更好衔接。
主持人:消费升级在哪些行业和领域有望带来新动能?
陈显顺: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动能可能体现在多个行业和领域,我简单列举几个。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环保和智能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补贴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持续扩大,反哺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二、智能家居领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需求快速上升,企业可能将加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投入。
三、医疗健康领域。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需求增加,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如养老机器人等。
这些领域只是局部代表,实际上,许多消费行业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促进消费行业更好地融入生活,提升渗透率,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未来几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消费模式有望更加畅通,消费质量提升与创新加速将形成良性循环,有望推动产业升级和居民收入增长,为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场信心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 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