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谈中试平台建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核心
- 2x
- 1.5x
- 1x
- 0.75x
1x
画中画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 王嘉琪 北京报道
近两年,“搭建中试平台”频繁出现在科技政策文件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什么中试平台如此重要?应该如何推进建设?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全国两会现场采访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徐南平。
徐南平指出,当下提出搭建一批中试平台,对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意义重大。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对中试平台的需求更为迫切。
他认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尚未达到足够高度,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多由企业主导,而在我国很多企业难以独自挑起创新重担,所以中试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徐南平看来,中试平台建设堪称科技界最难的工作之一。其难点在于,需要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参与。企业行为受市场主导,政府和科技人员参与则是政府主导,这背后反映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谈及着力点,徐南平强调,最重要的是改革,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回顾过往,他指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颇具借鉴意义。当时,通过调研国内外众多先进机构,形成了市场导向的政府支持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徐南平认为,中试平台及相关服务机构是科技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中试平台需要打通科学、技术、工程三个维度,畅通创新链,实现从技术到工程再到产品的转化。其中,从技术到工程再到产品这一环节应由企业主导,政府要做的是将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位;科学层面的技术研究由科学家主导,政府提升技术研究经费即可。
然而,一项科学成果如何转化为企业愿意且能够跟进的技术,仍是一大难题。
“这需要科学家与企业家共同努力,但现实中企业家不敢轻易尝试,科学家又不愿参与后续环节。此时,政府必须发挥关键作用,这正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着力点,即创新的 ‘死亡之谷’。”徐南平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落在中试平台上,也是科技创新最需着力之处。因为只有主体明确,事情才容易推进,中试平台建设涉及政府、科学家、企业家三方,所以需要政府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其本质仍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作者:缴翼飞 编辑:李博,视频编辑许婷婷,实习生黄楠)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