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彭敏静 珠海报道
DeepSeek带来的应用潮,正在助推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加速落子布局各大城市。
先有科大讯飞旗下零售公司在广州成立,再有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子公司,继而抖音集团也在琶洲布局广州穗耕科技公司。
除了一线城市掀起的“AI中心城市争夺战”,二三线城市也迎来AI头部企业的合作。以珠海为例,近期纷纷与智谱华章、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一众人工智能新规公司达成合作。
面对各地政府伸出的“橄榄枝”,企业一方面表示欢迎,另一方面也表示会根据不同地方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场景来布局业务。例如北京在底层大模型算法领域极具优势,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具有优良的先进制造环境,而背靠手机和汽车主机厂的珠三角,则拥有强大的机器人供应链。
如何根据城市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成为城市抢夺独角兽企业的“杀手锏”。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的城市中,有逾20个城市在市级层面出台了场景专项文件。
珠海是较早布局应用场景的城市之一。珠海在2024年印发《珠海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更于今年提出打造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珠海如何以特色场景激活资源禀赋,以产业协同放大创新势能,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城市场景创新蕴含三重进阶法则:第一法则以“供需适配”为核心,双向破解“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的“两找”难题;第二法则瞄准未来产业转向“战略卡位”;第三法则构建场景创新生态体系,迈入“生态协同”新阶段,实现从“点对点链接”到“全景式重构”的路径跃迁。
破解“两找”难题
从实验室的新技术、新产品,到孵化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场景正成为跨越创新“死亡之谷”的核心纽带。
当全国城市竞争从“政策洼地”迈向“场景制胜”新纪元,那些能将实验室技术、城市空间与市场需求精准耦合的场景,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介质。
面对企业所遭遇的“场景困局”,珠海通过场景机会清单、需求能力清单、标杆案例清单“三张场景清单”制度构建创新生态,破解“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的“两找”难题。
日前,珠海市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包含28个应用场景机会。其中,金智维的项目亦入选珠海市2025年度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
金智维创始人、董事长&CEO廖万里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往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挖掘市场需求、寻求合作机会,而珠海政府发布的“三张清单”机制,能快速锁定与企业自身技术匹配的场景需求方,大幅缩短企业技术从销售推广到应用落地的距离,促使企业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技术跨界和业务破圈。
在他看来,珠海推出的“三张清单”机制,本质上是为企业搭建了一座“技术通向市场”的桥梁,尤其是对民营科技企业而言,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供需撮合模式,能够切实打通产品商业化、技术商业化的痛点。
近日,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抗药物新替妥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完成首针注射,标志着这一国产创新药成功实现临床应用。一个月前,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为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新替妥找落地场景,在跟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密切沟通后,不到一个月,该款新药迅速对接到珠海市人民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十年时间,以及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珠海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完备的生物医药人才库,同时便于接触大湾区投资基金,让创新药有了研发转化的土壤。
珠海这种“既给舞台、又配资源”的政策设计,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创新服务商”,让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城市发展需求形成共振,最终实现“企业成长-产业升级-城市进化”的三赢局面。
“卡位”未来产业
城市抢在市场全面商业化之前,前瞻布局产业发展是关键一步。
一方面,大量优质的场景资源,可以被政府当作新的招商政策工具。
将场景资源转化为场景订单,尤其是对诸如低空、海洋等场景创新依存度高的垂直领域。素有“百岛之市”之称的珠海,通过开放文旅场景、规划海岛资源和国资下场组建公司等组合手段,成功吸引了亿航等企业落户,展现了场景资源在招商引资中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提前搭建能够承载更多订单与企业入驻的应用场景,也是城市布局未来产业的“第一课”。
算力是AI产业创新的基础。近年来,珠海前瞻部署“云上智城”算力新基建,提出要超前部署算力、算法、数据等新型生产力要素,算力规模达到10000P,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场景落地“铺地基”。
近日,珠海发布《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通过“云上智城”算力互联服务平台购买算力,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算力券”资助,并实现免申即享。
同时,新政还提出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首发、首用、首试”标杆场景项目,在重点场景中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鼓励新技术、新产品“首发首秀”。对首次解决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并实际落地的优质解决方案,予以最高50万元奖励。
在新经济时代,城市打造面向未来成业的应用场景,将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和有价值。
珠海老牌国企华发集团看到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与商超融合的潜力,早在2024年年初,其旗下科技主体华发数智便与火山引擎开展紧密合作,形成了一套从“AI数字人+文本批量生成短视频低成本引流”到“私域成交”的全流程营销赋能解决方案,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华发集团正推进该解决方案应用至跨境电商、现代农业、文化传媒等多元领域,实现AI技术对集团内部全业务板块的深度赋能。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华发将进一步深化与百度、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紧密合作,通过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不断探索AI大模型技术的新应用、新场景,推动产业智能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迈入“生态协同”
当前城市竞争已进入“场景驱动”新阶段,虽然多数城市已认识到场景创新的战略价值并开展初步探索,但在新场景挖掘机制构建、创新成果转化路径优化、以及场景驱动新兴产业培育效能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认知差异、实施路径模糊等现实瓶颈。
谁能将分散的技术要素、空间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耦合,谁就能率先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这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梓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企业的技术升级跟应用场景的开放推进程度密切相关。跟一些硬件技术相比,应用技术往往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沉淀,要利用无数次场景测试才能打磨出来,这也正是云洲智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云洲智能总部基地位于香山海洋科技港,这也是我国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重点围绕无人船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链布局。近年来,香山海洋科技港已成功孵化了不少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凭借科技港提供的优质资源和专业服务,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同时,科技港还吸引了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和投资机构前来合作,共同培育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产业生态。
珠海以云洲智能为龙头,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重点环节开放应用场景机会,让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有助于加快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孵化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能提升,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云洲智能为侧写,珠海以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场景生态,降低边际招商成本,在“飞轮效应”的驱动下,珠海的无人船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链得以延伸,成为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的独特样本。
面向珠海打造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的新目标,珠海聚焦产业升级、政府治理、社会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深度开放,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AIoT、AIGC、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数字孪生、元宇宙、AR、VR、机器人、新型储能、智能电网、智慧水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标志性应用场景。
观察人士认为,城市需从单一场景突破转向系统化布局,既打造具有地域标识度的超级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又需要上下游联动构建全链条生态,通过“场景先行”为城市创新转型提供新范式。城市这种“风投思维”,让科学家敢闯“无人区”,企业敢啃“硬骨头”,产业敢赌“未来牌”。
“城市可以抓住AI时代机会一跃而上,这将是重大契机。”暨南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珠海市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施政表示,珠海市可以借鉴产业集群效应,如杭州通过打造“特色化小镇”吸引相关企业入驻。而珠海的优势在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以及康养等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方向,针对产业链短板,引进相关生产制造的企业。
(作者:冯玉怡,彭敏静 编辑:蒋毅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