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实习生陆宇 深圳报道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浪潮中,又一家“硬科技”企业站上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3月24日,深圳2025年首家上市公司——矽电股份(301629.SZ)正式上市,该股上市发行价52.28元/股,盘中涨逾250%,每股最高报189.99元。截至收盘,矽电股份报157.93/股,上涨202.08%,市值达65.9亿元。
招股书显示,矽电股份为中国大陆首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打破了海外的长期技术垄断,产品应用于境内领先的封测厂商和12英寸芯片产线。探针测试技术主要针对芯片性能及缺陷进行检测,从而提高芯片测试效率,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作过程中的晶圆检测、设计验证、成品测试环节,探针台则是半导体三大核心测试设备之一。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矽电股份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99亿元、4.42亿元、5.46亿元和5.07亿元,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今年一季度,矽电股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300万元至950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0.17%至2.33%;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母净利润1310万元至136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02%至1.72%。
现阶段我国半导体设备仍依赖进口,而且在中高端核心设备领域,国外知名半导体设备企业占据了较大份额。
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以及发行人的收入规模测算,2021年至2023 年,矽电股份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19.98%、23.68%及25.70%,市场份额实现了逐年提升。
目前,矽电股份的探针台设备应用领域涵盖集成电路、光电芯片、分立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下游合作客户包括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士兰微、比亚迪等。其中,矽电股份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合作时间均超过了五年,呈现稳定的合作关系。
矽电股份提到,公司营收对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存在依赖。2021年度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25.52%、60.26%、44.22%和21.06%。2022年,公司来自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收入占比超过50%,当期经营业绩对上述客户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在新能源汽车与AI算力的双重浪潮下,半导体行业经历着新的技术变革。一方面,AI芯片通常采取高集成度设计,电路呈现着高密度、功耗大的特点,测试需要满足多参数并进行检测、高速数据处理和热管理的要求。矽电股份的探针台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智能化测试系统为这一测试需求提供支持。
此外,车规级芯片的市场需求呈现着爆发式增长,而其需通过AEC-Q100等认证,测试环境需模拟极端温度(-40℃~150℃)、振动等条件。矽电股份的高低温高压环境探针台支持宽温域测试,并已通过三安光电等客户的验证。
据SEMI第四季度半导体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第四季度表现强劲,大多数关键领域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晶圆厂设备(WFE)支出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8%。同时,中国在WFE市场中的投资仍发挥重要作用,SEMI预计,随着人工智能迸发的强劲需求,以及中国市场对半导体设备持续且大规模的投入,2024年及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090亿美元及12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及17.0%。
随着半导体工艺进步,探针台逐步向高精度方向发展以适应生产要求。面对发展机遇,矽电股份在当下选择IPO为合适时机,这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完善公司市场营销网络布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作者:林典驰 编辑:孙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