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行业绩发布会:把加强净息差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着力提升消费贷贡献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希 北京报道
2025-03-28 05:00

3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行集团资产、负债总额分别突破35万亿元、32万亿元,增长8.11%、8.2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6301亿元、2527亿元,分别增长1.16%、2.58%,集团不良贷款率1.25%,下降0.02个百分点。

当日晚间,中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辉,副行长张小东、蔡钊、武剑出席并答问。业绩会上,中行管理层回答了2025年经营管理思路、信贷投放策略、资产质量等市场关注的问题。

在谈及经营思路时,张辉表示,中行将继续把加强净息差管理作为低息环境下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发扬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净息差变动幅度。积极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着力在转变业务结构、转变政策机制、转变运营模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信贷投放上,张小东表示,整体上看,预计2025年全年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将保持稳中有升。新增贷款中,预计仍会以公司类贷款为主,同时着力提升消费贷款贡献度。

图片来源:IC photo

继续加强净息差管理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内中行资产负债稳健增长。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负债总额达到32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8.11%和8.20%。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1.16%;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净息差1.40%,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75%,净资产收益率9.50%,成本收入比28.77%,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资产质量方面,中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拨备覆盖率升至200.60%,资本充足率达到18.76%。

张辉介绍,一年来中国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中扎实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一是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二是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三是特色优势巩固提升,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四是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完善,安全稳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五是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步伐蹄疾步稳。

张辉进一步谈到了当前银行业经营面临的挑战。“展望2025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LPR持续下调将会对资产收益率产生重定价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运行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这都为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机遇。”张辉表示。

张辉称,中行将继续把加强净息差管理作为低息环境下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发扬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净息差变动幅度。积极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着力在转变业务结构、转变政策机制、转变运营模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提升消费贷款贡献度

张小东表示,2025年,中国银行将继续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提升信贷增长的质效。整体上看,预计全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将保持稳中有升。新增贷款中,预计仍会以公司类贷款为主,同时着力提升消费贷款贡献度。

“我们将加大‘五篇大文章’、‘两新’、‘两重’、民营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实现相关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二手房贷款拓展力度,实现个人住房贷款正增长。把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契机,实现非房消费贷款同比多增。”张小东表示。

在谈及对公信贷投放情况时,张小东表示,2025年该行将主动做好与政策的配合与衔接,坚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在对公贷款方面将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实现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同比多增,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领域方面,在夯实基建交通等压舱石行业的基础上,信贷资源向新质生产力等相关重点领域倾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两新”“两重”等项目将加速落地完工,预计基建相关投资领域需求潜力将加速释放。中行将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抢抓基建领域业务机会,紧密跟进地方债务压力缓解后启动的新增政府投资项目,重点抓好规模体量较大的16家重点分行项目储备。同时,聚焦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重要发力点,积极服务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重点客户方面,做好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加大中型客户拓展力度。截至2024年末,中行中型授信客户数量近两年时间接近倍增,贷款增幅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幅,贡献较为突出。2025年该行将把做优做强中型授信客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科技金融、重点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客群的拓展营销等措施,持续提升中型授信客户数量。

三是重点区域方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功能定位,持续提升重点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动力源地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及绿色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中部等潜力培育区域,深入挖掘基建升级、县域、转型发展等结构性机遇。对于西部、东北等区域,因地制宜把握当地特色产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稳中有进,同时强化贷后管理与业务监测分析,夯实资产质量。

逾期上升势头已有所收敛

2024年中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发布会上,中行管理层介绍了关注、逾期以及不良新生成的具体情况。

武剑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中行资产质量管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中行强化信用风险的主动管理,健全精细化管控措施,提高清收处置质效,全年资产质量管控取得较好成效。

具体来看,集团不良新生成情况保持大体稳定,境外新发生不良有所下降,境内部分重点领域承压。对公方面,房地产行业仍是境内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风险已逐步出清,同比已呈下降趋势。个人业务方面,个人经营贷款和按揭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增加,资产质量压力仍存在。受上述业务风险上升的影响,中行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有所增加。为此,中行多措并举、强化管控,去年下半年以来集团逾期上升势头已有所收敛。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仍显不足,我行风险管控的压力预计主要来自以下领域。”武剑谈道,一是房地产市场当前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但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转化,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止跌回稳”,预计中行开发贷款资产质量压力有望延续2024年边际改善的趋势。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叠加就业结构性矛盾,中行个人按揭、经营贷款等资产质量预计持续承压。三是美元前期加息、北美及欧洲等市场商业地产不景气、内防风险外溢等因素仍存在,给境外资产质量管控带来一定挑战。

武剑介绍,下一步中行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一是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重点任务,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二是加强信用风险全口径、全周期管理,提升“三道防线”协同防控能力,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智能化转型,努力让风险管理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三是持续坚持“四早”原则,一方面加强风险前瞻性管控及贷后管理,另一方面主动应对不良资产分散化、小额化的挑战,最大化争取现金清收,盘活资源、释放空间。四是持续落实分类新规要求,准确反映资产质量,充分评估重点领域风险,足额、审慎计提拨备。

(作者:杨希 编辑:张华曦)

杨希
向TA提问

记者兼研究员

记者兼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