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在3月26日至28日于云南昆明举行的“韧性与共赢:耐心资本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等机构,正式发布《中国金融品牌发展评价体系》。该体系旨在为金融行业提供科学、全面的品牌评估标准,助力我国金融品牌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大会以“聚焦长期价值,共创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与。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王昕在发布环节解读称,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金融品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其作用日益凸显。为精准衡量金融品牌建设成效,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研究推出这一评价体系。
四大维度构建科学评估框架
评价体系涵盖品牌责任力、品牌建设力、品牌传播力、品牌市场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1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其中,“品牌责任力”聚焦金融机构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合规经营及ESG实践;“品牌建设力”评估品牌资源禀赋、符号体系及管理科学性;“品牌传播力”衡量机构在多元媒体平台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品牌市场力”则通过行业地位、经营增长等指标反映市场价值。
王昕表示,该体系在国家广告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深度融合金融行业特性,既为金融机构提供自我诊断工具,也为行业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
金融品牌评价体系的行业适配性与责任导向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金融品牌发展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根植于其对金融行业特质的精准把握。相较于通用品牌评价体系,该体系充分考量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将市场发展指标有机融入评估框架。
例如,“品牌市场力”维度通过行业地位、经营增长等量化指标,不仅反映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更精准刻画其在复杂金融生态中的竞争力演变轨迹,为行业绘制出一幅动态的市场价值图谱。
同时,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负责任金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该评价体系前瞻性地将“品牌责任力”置于核心位置,全面涵盖金融机构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合规经营水平以及ESG实践成效。这种设计不仅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回应,更为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量化标尺。近年来,众多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领域加大投入,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体系中的责任力指标,正是对这些实践的科学量化与引导,确保金融机构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核心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21 世纪经济报道旗下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共同发起“负责任金融”品牌发展计划项目,中国金融品牌发展评价体系的发布将为该项目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跨领域协作,评价体系不仅成为金融机构内部的战略工具,更成为连接行业实践与公众认知的桥梁。
(作者:林秋彤 编辑:张华曦)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