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再出新政。
近期,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印发《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支持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支持“两重两新”、优化科创领域股权和债权衔接联动融资服务、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强度和水平、促进“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等五大方面15条措施。
近年来,深圳打造“征信+信贷”“本币+外币”“股权+债权”协同、“股贷债保汇”联动的科技金融体系。截至2025年2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创投基金存续规模超1.5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聚焦支持“两重两新”。引导银行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配套财政贴息政策,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深圳主体。鼓励银行主动对接市区各级产业部门发布的科技型企业和重点科技项目清单,提升对接率、尽调率和授信率;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助力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目前,深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正加速落地。据介绍,2024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工作部署,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市发改、工信、科技等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工作督导,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红利较快惠及深圳企业。截至2025年2月末,已有570余家科技企业、48个项目获批贷款172亿元,发放金额在全国排名前列。
《行动方案》还强调“股权+债权”联动,完善科技企业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这主要是基于科创领域“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需要发挥好信贷、股权、债券等多渠道、接力式支持。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聚焦当前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面临的堵点,结合深圳实际,提出优化创投机构募资环境、畅通退出渠道的具体举措。积极发挥债券市场“科技板”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储备和融资辅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债券的投资力度、完善担保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拓宽科创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各类金融市场协同联动、功能互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接力式金融服务,有力有效支持深圳发展瞪羚、独角兽企业。
据深圳人行数据,2024年末,深圳创投基金规模占全国10.6%;QFLP试点金额超77亿美元,助力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牵手全球资本。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2024年,推动辖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票据同比增长12.3%。
《行动方案》还进一步提出了“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思路。如在跨境金融方面,依托前海、河套两大平台,推动“科汇通”、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政策优化和试点升级,提升外汇服务科技创新效能。
普惠金融方面,支持地方征信平台与银行、担保、保险等合作,提供包括征信报告、信用评分、融资对接、授信支持、风险预警等的“一站式”金融服务,通过“征信+信贷”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获得感。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推广“降碳贷”业务,支持中小微科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股债联动服务绿色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数字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增强科技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
此外,《行动方案》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提供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构建分层有序、各有侧重的科技信贷服务体系,还提到“多家抬”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完善由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牵头,金融管理、产业、财政、市场监督等部门分工协作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等政策措施。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