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赛道打造智能强极! 长沙经开区全省率先发布《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锚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新赛道,长沙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发布《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一揽子政策精准支持,加速构建技术领先、生态完善、应用广泛的产业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面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鸟瞰长沙经开区。舒展 摄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开区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积极响应湖南省关于人工智能与绿色智能计算产业的部署要求。此次发布的《措施》从人工智能产业、开源技术、机器人等三个领域提出10项具体举措,包含19个政策要点。覆盖产业集聚、模型开发、数据开发、产品升级、企业培育、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形成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产业集聚方面,《措施》以“真金白银”吸引全球优质企业落户。对引进的人工智能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百强等重点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可获累计1亿元奖励。同时,企业入驻经认定的特色产业楼宇,可享受连续3年、每年最高50万元的场地补贴。通过空间赋能与链主引领,打造产业集群“强磁场”,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
自贸区大拱门。舒展 摄
算力与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措施》创新推出“算力券”机制,对租用国产智能算力、开发垂类模型的企业,按年度实际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自主开发行业垂类模型,若形成5个以上服务合同且累计合同额超100万元,可获一次性50万元奖励。数据要素开发同样被重点支持,鼓励企业设立工业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标注基地,数据应用企业使用平台数据完成模型训练并形成产品的,最高可享100万元补贴。通过强化算力供给与数据流通,政策为模型开发与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舒展 摄
今年以来,Deepseek的爆火离不开其开源后带来的技术生态。为此,《措施》也明确支持开源系统应用与适配,对首次通过开源原生应用认证并上架的企业,最高奖励可达50万元。在开源适配领域,芯片或模组企业若通过适配认证,按系统类型最高可获2000万元年度奖励。此外,政策还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开源技术课程,对培训合格且有稳定就业学员的机构,给予机构最高年度补贴20万元。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构建宽广的科创生态,推动技术协同创新,还将培养一批优质产业人才。
视比特(长沙)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资料图片
此外,对于今年大热的另一项产业风口——机器人产业,《措施》同样有真金白银的奖励机制。如对年度研发投入达500万元且实现批量销售的机器人企业,按研发费用10%给予最高500万元年度补贴,连续支持三年。同时,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开源社区和中试平台,单个平台最高奖励300万元。在产业链培育方面,机器人产品若进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采购目录且连续两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企业可获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机器人整机企业采购非关联企业零部件产品达100万元的,按采购量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这些措施既激发机器人企业创新活力,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行深智能智慧物流机器人。舒展 摄
技术创新需要落地应用场景。园区作为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拥有全省最丰富的AI工业应用场景,包括博世长沙AI工业机器人协同系统、铁建重工数字孪生智能决策系统、亘晟门窗“5G+AI +区块链”数字化工厂、行深智能智慧物流机器人等,正加快推动更多AI场景落地。此次《措施》进一步鼓励了企业在生产、服务等领域批量应用机器人,对采购非关联企业机器人产品的,按整机采购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园区还将开放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八大领域示范场景,每年遴选一批优秀应用案例,单个场景最高奖励50万元。通过场景牵引,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品融入生产生活,打造创新生态。
人民东路一侧。资料图片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的出台展现了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决心。以“真招实策”破解发展瓶颈,以“真情实意”优化营商环境,此次园区不仅为现有企业注入信心,更向全球创新资源发出邀约。未来,园区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强化服务保障,让每一家落户企业都能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支持,共同书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产经周刊)
(编辑: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