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逆势增长逾20% 卫龙“多品类”帝国如何打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5-03-28 18:29

在食品饮料产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卫龙一则逆势高增的财报,为中国消费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3月27日晚间,卫龙美味(股票代码:9985.HK)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均创出历史新高。其中,蔬菜制品业务首超调味面制品,夯实公司“多品类”战略。

同时,在全线核心产品“加量不加价”的情况下,卫龙通过产品创新、渠道革新提升等措施,实现了业务结构与毛利的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毛利约30.16亿元,同比增长29.9%,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48.1%。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10日,凭借较好的基本面表现和发展预期,卫龙作为少数几家消费类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标的。

“作为连接香港与内地股市的重要桥梁,港股通允许符合条件的内地投资者便捷买卖港交所上市的股票。被纳入港股通,将给公司带来更为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吸引大量主动和被动资金,进而提升其在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指出。

得益于出色的基本面和被纳入港股通等因素,今年以来,卫龙股价股价不断创出新高,累计上涨超过80%,总市值超过300亿港元。

“多品类”战略成果显著

回归财报,卫龙能在行业低谷中逆风高增长,与其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和产品竞争力分不开。

卫龙的产品类别分三类——调味面制品(辣条)、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2024年,这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业绩高增长。

调味面制品,也就是“辣条”,作为卫龙的传统优势业务,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2024年度所得收入持续增长至26.67亿元。

“辣条作为卫龙明星品类,二十多年来还能持续较高的增长,证明其长线生命周期不可估量,品牌创新力和经营能力都经受住了时间考验,这与其他网红食品’昙花一现式’的增长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名资深产业观察人士受访指出。

此前,有市场传闻称,其辣条产品是在“涨价”的情况下实现增长,但事实或并非如此,据了解,卫龙一直推动核心品类“加量不加价”和供应链提效。

卫龙在年报中指出,近年来,公司在构建敏捷、快速回应的供应链体系方面不断努力,通过建设供应链计划系统、订单发运系统及全自动智慧仓储系统,确保市场需求能够迅速满足,并有效降低仓储物流成本。

从天猫旗舰店的产品售价来看,卫龙的辣条售价在行业内并不算贵。以卫龙麻辣麻辣小辣条为例,3包价格是10.01元,按3包重324g计算,每千克的价格约为30.89元;而另一知名品牌的类似产品,30小包的价格是29.01元,按30包重550g计算,每千克价格为52.74元。

与此同时,在“多品类”产品策略的指引下,卫龙的第二增长曲线愈发稳固。2024年,公司蔬菜制品收入超过调味面制品,实现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 51.9%,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53.8%,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

对于蔬菜制品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卫龙指出,主要有两点,包括“集团持续加强全渠道建设以及品牌建设”“本年度内我们持续扩大此类产品的产能”。

具体来看,卫龙魔芋爽的“火爆”是推动蔬菜制品业务快速发展的关键。

2014年,锚定多元单品培育路径,卫龙在行业内首创卫龙魔芋爽,在后者上市十余年来,销售区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卫龙继“辣条”之后第二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爆款品类。

据统计,卫龙魔芋爽在2014年至2022年累计销售额29亿多元,销量达67亿多件。此后,卫龙在魔芋休闲零食赛道持续推新,逐步扩张产品矩阵,又成功开发出小魔女魔芋素毛肚、魔芋素板筋、麻酱魔芋爽等产品。

“公司在国内魔芋制品市场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市占率约70%。公司通过丰富魔芋制品产品矩阵、聚力推动魔芋制品渠道渗透,促成魔芋制品形成高增长势能。预计蔬菜产品未来将成为公司主要的增长引擎。”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卫龙第三大业务板块豆制品及其他规模还较小,占总营收的比例只有 3.6%,但较2023年也增长了12.2%至2.29亿元。

坚持“长期主义”

从辣条到魔芋爽,卫龙持续打造爆款的实力已然得到验证。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卫龙连续打造“大单品”的实力呢?

以产品创新、渠道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代表的“长期主义”,是卫龙延续高增长和强竞争力的关键。

一方面,卫龙致力于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消费场景以及消费习惯等,推出多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数据化”、“自动化”等策略,卫龙的经营及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据了解,卫龙在上海建立了基础及应用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研究团队,专业复盖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高分子化学、生物学、检验检测学等领域。

公司还积极推进“卫龙美味数字化”相关建设,凭借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集团有效地监控和优化了管理体系,涵盖采购、销售、研发等多个流程。2024 年,卫龙在收入规模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管理费用仅增长7%,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占比由上年度的9.4%下降至7.8%。

渠道革新也驱动了卫龙的高效发展。报告期内,卫龙积极推进全渠道建设,线上线下运营能力全面提升,通过抢占新兴渠道发掘更多增长机会。

其中,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由上年度同期的5.10亿元增加38.1%至7.05亿元,主要得益于对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的持续布局带来业绩增量;线下渠道收入由上年度同期的43.61亿元增加27.5%至55.62亿元。

“公司锚定细分品类龙头品牌的定位,持续投入品牌建设费用,主动承担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责任。公司在供应链端、渠道端、品牌端的积极作为帮助其在零食行业的渠道变迁之中维护其议价权,在当前行业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国信证券表示。

更为难得的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卫龙着眼于企业及食品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对ESG的投入,包括相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辣椒原料本地化采购、加强食品安全建设等。

进入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随着政策端对消费的持续加码及内需复苏预期升温,食品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卫龙的“长期主义”还将持续贯彻。

卫龙董事会主席刘卫平在致股东信中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行业和消费者的变化,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重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灵活拥抱变化,并加强供应链、数字化能力和组织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从而努力为广大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