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2025丨独家对话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AI赋能农业生产,中国做了良好示范

21对话吴斌 2025-03-29 21:13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 2x
  • 1.5x
  • 1x
  • 0.75x

1x

画中画

重播 刷新试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博鳌报道

随着AI等技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会出现哪些新面貌?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采访。他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数据可以让决策和解决方案更理性,农民投入更少,对环境负面影响更小,农民可以获益更多,过去多年中国做得很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资料图)

人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改善经济、环境、教育等,但屈冬玉同时提醒:“要记住你吃的是食物,而不是AI”。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全球7.33亿人口深陷长期饥饿,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大陆这一比例更高达五分之一;23亿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况,28亿人口无法获取健康营养膳食。冲突与动荡仍是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屈冬玉强调,粮食是基本的人权,全球仍有不少人处于饥饿状态。他非常鼓励粮农组织的成员发展数字农业,不管是大农户还是小农户都是如此,大的农场可能有一万公顷的土地,小农户只有一小块地,但是数字化农业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市场。

展望未来,屈冬玉认为必须加快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步伐,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然选择。

2019年6月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自担任粮农组织总干事以来,屈冬玉带领粮农组织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助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业发展,得到粮农组织广大成员国的认可。

(作者:吴斌 编辑:李莹亮,视频编辑柳润瑛)

吴斌
向TA提问

海外版记者

关注外资机构,探索国际资本市场,聚焦有价值... 展开

关注外资机构,探索国际资本市场,聚焦有价值的信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