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财报”增强小鹏技术投入底气,增长曲线锚定AI与具身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巩兆恩
2025-03-31 17:4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广州报道

3月31日,小鹏MONA M03上市7个月,用时216天达成1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新势力纯电最快生产下线和交付纪录保持车型。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邀请MONA车主到肇庆工厂观礼小鹏MONA十万台下线仪式,这也是肇庆工厂小鹏MONA制造基地首次对外开放。

作为小鹏在2024年上市的明星车型,MONA M03为小鹏在去年打出漂亮的“翻身仗”贡献颇多。3月中旬,小鹏公布“史上最强财报”:2024年实现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61.1亿元,较第三季度增长59.4%,贡献全年总收入的近四成。与之对应,亏损情况得到大幅改善,2024年小鹏经营亏损为66.6亿元,2023年则为108.9亿元;净亏损为57.9亿元,2023年则为103.8亿元。

营收增长和亏损大幅收窄,让何小鹏信心满满。在财报发布的沟通会上,他设下了2025年销量翻倍,即达到至少38万辆的新目标,并再度强调了公司盈利时间点——2025年第四季度。

从收入来源看,除了MONA M03、P7+等明星车型热销带来的收入外,小鹏与全球车企巨头大众汽车的合作,是其持续创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2024年,小鹏全年服务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50.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89%。该部分主要来自于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

从利润来看,2024年,小鹏服务及其他利润率为57.2%,前一年则为33.7%。由此计算,小鹏在“大小合作”中收获的利润约28亿元。作为一家技术型的企业,“以技术换钱”的模式率先在小鹏身上得到验证。

正因如此,虽然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小鹏依然在坚定不移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从财报看,2024年小鹏研发投入64.6亿元,同比增长22.4%。

在何小鹏看来,未来汽车领域将会迎来两大技术变革:一是AI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加速到来;二是汽车产业和机器人会深度融合。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何小鹏再次表明,AI汽车和具身人形机器人,将是小鹏接下来“三条增长曲线”中的两条。

小鹏在技术研发上的战略部署,与广东的产业优势与政策指引有着密切关联。数据显示,广东2024年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占全国的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等一大批机器人优质企业扎堆广东,涌现出机器人“七剑客”。今年2月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引进和培育3至5家独角兽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

“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是全国最好的机器人产业,不只是机器人‘七剑客’,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七十剑客’。”何小鹏说。

(作者:巩兆恩 编辑:张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