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的“诗与远方”,听听院士们怎么说

21Tech孔海丽 2025-03-31 08:28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 2x
  • 1.5x
  • 1x
  • 0.75x

1x

画中画

重播 刷新试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2025中关村论坛期间,多位行业顶尖量子科技学者在“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就量子科技最受市场关注的问题展开了对话。

专家们讨论了量子计算的当前状态、面临挑战及未来展望,强调耐心与持续投入的重要性,认为这将促进新技术发展,增强行业信心。正反馈机制的形成,有望加速量子计算产业化。

讨论指出,预期十年后或进入初步产业化阶段。与AI的发展历程相比,量子计算目前正从基础研究转向工程化,但产业化进程相对落后。为促进发展,可借鉴AI领域的模式,如有限营利组织、与高校、公司合作,同时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

嘉宾概况:

向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量子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贾金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

丁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

段路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姚期智讲座教授

翟荟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作者:孔海丽 编辑:视频编辑,实习生黄楠)

孔海丽
向TA提问

记者

科技互联网记者,关注人工智能、消费电子、互... 展开

科技互联网记者,关注人工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等领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