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未企稳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如何破解利润下滑局面
大约在两年以前,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多数房企投资收缩,中海地产、华润置地这类房企凭借资金优势攻城略地,市场也普遍认为这类房企将会逆势而上,成为新的“王者”。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的确也在扩大比较优势,这两家房企在去年销售额的排行榜分列第二、第三位,毫无疑问是房地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但这两家房企的销售额、营业额以及利润额并没有如同此前预期那般飞速增长,“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也并没有如愿发生。
2024年,中海地产及其联营、合营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3106.9亿元,同比仅微增0.3%,对应销售面积1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同期,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约177.87亿元,同比下降34.24%,其中归母净利润约为156.36亿元,同比下滑38.95%。
华润置地情况与之类似。2024年,华润置地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611亿元,同比减少15%;同期,华润置地综合营业额达2787.99亿元,同比增长11%,但归母净利润为255.77亿元,同比减少18.45%。
以此观之,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业绩并未全面上扬,而是走出了与其他房企类似的曲线,在市场的考验之下归于平淡。作为当前运营稳健的房企,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也同样在寻找开发业务以外的增长点,加码经营性业务。在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阶段,房企所比拼的重点回归到产品与服务之上,中海地产以及华润置地还在答题的路上。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梁远浩 摄
利润回归行业平均
中海地产以及华润置地,都是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王”。中海地产以成本管控见长,最高峰之时净利润率高达25%左右,长期坐稳“利润王”之位。华润置地则因为经营性业务运营得当贡献了相当的利润额,利润表现也长期保持在行业的最优区间。
但2024年,这两家房企的利润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中海地产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缩减加之毛利率大幅下滑。2024年,中海地产的营业收入由2023年的2025.2亿元下滑至1851.5亿元,毛利率则为17.70%,下滑2.6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61%,下跌3.74个百分点。
华润置地则表现为增收不增利,2024年,华润置地综合营业额录得2787.99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为255.77亿元,同比下降18.45%。华润置地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同样有行业因素导致的毛利率下跌。2024年华润置地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至21.6%,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毛利率为16.8%,同比降低3.9%。
从中海地产及华润置地的财报所呈现的情况来看,这两家房企并未出现大幅度的计提减值,这意味着其过去两年的投资策略仍然较为得当。也因此,面对这两张略显颓势的财报,两家公司所采取的修复策略仍然是保持积极的投资强度,将投资额度进一步聚焦于高能级城市。
华润置地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始终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牢守现金流安全底线,推动华润置地所属资源的换仓和结构的优化。在增量投资方面,最近三年一直坚持城市聚焦和深耕策略。
华润置地将重点关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区域、主流客户和主流产品,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高达94%,北上广深、杭州等核心城市占比达到了72%。
中海地产改善财务报表的策略之一,也是投资于高能级城市。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地产上市平台)行政总裁张智超在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中海的投资将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投资强度,投资策略还是聚焦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同时积极关注机会型城市,具体会根据不同城市、不同板块、不同项目进行研判。在项目选择上更聚焦于项目的确定性,包括现金流、现金利润情况。
应对后开发时代
虽然中海地产与华润置地在开发业务上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比例,但这两家房企均在探索开发业务以外的更多可能。
华润置地是房企转型的标杆,其经常性业务(包含经营性不动产及资管业务、轻资产管理和生态圈要素型业务)已经贡献较大的利润额。
财报显示,2024年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业务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6.6%;核心净利润录得103亿元,同比增长8.2%,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40.7%。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资管规模达4621亿元,同比增长346亿元,增速达8.1%。
这是华润置地的破局之道,随着房地产开发业务高利润不再,华润置地已经建起了相对宽厚的护城河。据管理层披露,到2025年,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业务对核心净利润的贡献占比会达到45%以上。而长远来说,比较均衡的目标是约各占50%。
相比起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在经营性业务上则处于追赶的地位。根据中海地产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海商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12.1%,五年复合增长12.8%,对中海地产整体利润贡献超过10%。
中国海外发展行政总裁张智超表示,随着中海地产一批优质持有型物业陆续投入运营,将极大强化中海的经营性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的水平,并强化中海的资产经营能力与资本运营能力。“中海会加快设立公募REITs,也将积极把握商业资产的调整期,做好相关的收并购工作。”
相较于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的经营性业务目前尚在培育期。华润置地已经拥有商业REITs以及保租房REITs,而中海地产还在加快设立的过程中,而且中长期来看,其商业部分的利润贡献也将难以达到华润置地的高度。
也因此,中海地产仍然将在开发业务上与其他房企展开激烈的竞争,它想要靠产品取胜。中国海外发展董事局主席颜建国指出,“中海好房子”将成为公司面向房地产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今年,中海地产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落地一批“中海好房子”,在限价放开的形势下,将有机会通过打造“中海好房子”,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颜建国此前表示,“新时代的‘好房子’建设标准,就是要打造一部现代版的营造法式,从好设计、好建造、好材料、好运维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建筑性能和居住体验。同时,‘好房子’也应该是链接未来的居住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房子一定会成为链接生活和服务的智能终端。”
在面对房地产开发业务整体规模下滑之际,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的选择有共性亦有分野。两家龙头房企路径孰优孰劣暂无定论,但这将成为日后的典型观察样本:华润置地大步转型,中海地产小步快跑,在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波动之下,坚守与转身的区别,最终也将体现在营收、利润以及股价表现上。
(作者:吴抒颖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