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今年一季度,广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内贸量,成为增长主驱动力,展现出广州外贸的十足“韧性”。
广州市港务局4月8日发布快报数据,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234万吨,同比增长3.20%;集装箱吞吐量652万标箱,同比增长7.02%,外贸箱量超内贸箱量约11万标箱。
从外贸业务来看,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6.88%和22.48%,其中,南沙港区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2.33%和22.55%的高位增长。按货品分类,南沙港外贸煤炭、商品汽车、集装箱分别同比增长97.3%、24.9%、22.6%,外贸钢铁、外贸大豆分别增长165%、776%。
结合广州海关最新公布的前2个月数据,广州外贸增幅最大的区域来自东盟、欧盟,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5.2%、对欧盟进出口增长22.1%,此外,对美国进出口增长9%。前2个月,广州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23.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达到48.5%。
连日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询问了多家南沙外贸相关制造企业,对于美国全球关税新政受影响情况和应对措施。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在美业务较少,反而是美国拟加征重税的国家地区是主要销售市场,“今年国家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我们在物流无人机、飞控、智能车载平台等方面推出了系统性产品和服务,相信在国内和国外都会带来增量。”另一家新能源零部件厂商介绍,美国订单占公司订单比例约为7%,今年公司的欧洲工厂将投产、东南亚工厂也会扩产。

力补国际航线短板
掌握腹地货源一直是广州港的核心竞争力。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港口第一,已搭建起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铁水联运体系。
今年3月,广州港、上海港、天津港、安通控股联手打造“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成功首航,通过航运网络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其中“上海—广州”航线投入3条2.8万吨运力船舶,实现3天高频次快航,与传统陆运相比,海运物流成本大约降低65%。
此外,“长江经济带—广州港—东南亚”海丝电商快线班列也在3月正式首发。湖南企业出口商品装箱后,可以在株洲、岳阳、衡阳、怀化等地搭乘到广州港的往返点对点直达专列,1天抵达南沙港区进行无缝作业装船,实现湖南发货,5天到越南海防、7天到泰国林查班等东南亚地区的高效运输。
面向世界,广州港近年来努力追赶国际航线较少的短板,凭借区位优势,在东南亚、非洲航线形成了业务特色,并且根据货源业务增开欧美航线。一季度,广州港新增泰国CHL2、美东ZCP、美西TP6等航线,目前有集装箱航线279条,其中外贸174条,是“一带一路”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已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00多个港口。
据悉,广州市港务局还组团赴西班牙、葡萄牙拜访港口及国际航运企业,与巴塞罗那港、里斯本港、锡尼什港、阿威罗港和欧洲海港组织等深入交流,积极应对航运市场变化,加大航线和货源拓展,具体包括探寻在“一带一路”港口投资合作的可能性,并在集装箱与件杂货运输、航运物流、物流供应链、绿色智慧等领域,与交流港达成合作共识。
港口规模再扩容
3月初,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使用港口深水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复,港口基础建设再踩一脚油门。广州市港务局消息,目前该项工程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工,将建设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泊位长度1880米,建设15个5000吨级集装箱驳船泊位和5个工作船泊位,驳船泊位岸线总长1931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600万标箱,工程总投资估算高达163.5亿元。
3月底,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的水工主体结构正式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国际通用码头规划建设2个15万吨级和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配套14个3000吨级驳船泊位,预计在2027年年中满足投产运营条件,为南沙港区新增1550万吨年货物通过能力和50万标箱集装箱处理能力,与现有20个深水泊位形成超16公里的连绵岸线,构筑起华南地区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
汽车出口是南沙港去年以来最亮眼的新兴业务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两家汽车出口平台服务企业今年一季度也在加码南沙港。3月25日,紧邻南沙汽车口岸的中国(广州)汽车出口基地正式运营,基地由广汽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同月,南沙区政府与广东省广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签约,双方将打造实体化运作的省级“走出去”服务中心,建设汽车出口产业基地,在石油制品、钢铁等领域开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合作等。
数据来源:广州市港务局
图表制作:江珊
(作者:江珊 编辑:娜迪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