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增设机警理财周报专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市场回顾】
债市方面,跨季后资金价格回落,美国关税政策远超预期,债市做多情绪走强。4月3日DR007加权均价降至1.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72%。股市方面,受关税政策影响,上周A股指数震荡收跌。创业板指、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周跌幅分别为2.95%、2.28%和1.37%。板块方面,公用事业、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美容护理周涨幅居前。
【破净情况】
公募理财破净产品数量继续下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6日,理财公司共有22,397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214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降至0.96%。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2.63%和7.53%;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仅为0.4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零。
各期限人民币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均已降至低位,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最高,为1.09%,1~2年期限产品和2~3年期限产品破净率分别为1%和0.58%。1个月以内投资周期产品破净率仅为0.06%。
【新发情况】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上周(3月31日—4月6日),30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了490只理财产品(同一产品登记编码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分别是光大理财、浦银理财和交银理财。
从产品结构看,理财公司上周新发产品仍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产品为主,但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也达到了11只,发行机构包括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政策导向和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理财公司纷纷转向多资产多策略寻求投资收益,搭建多资产多策略体系,如平安理财打造了“权心全益”含权产品体系,招银理财推出了多资产多策略品牌“全+福”,兴银理财打造了“加利略”多资产多策略体系,光大理财打造了“光盈+”产品系列等,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备受青睐。
从上周新品看,施罗德交银理财发行了一款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得源多资产稳健1年封闭式私银尊享2506”。该产品为公募封闭式“固收+”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产品投资期限为380天,业绩比较基准为3.10%~3.80%,面向私银客户,起购金额为20万元。
从投资策略来看,该产品主要采用目标风险策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主要利用高等级债券筑底、综合运用个股精选或公募基金FOF进行收益增强实现资产组合稳中求进。债券部分,主要投资中高等级信用债,综合运用杠杆、交易策略增厚收益。权益部分,主要投资于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或权益类公募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ETF基金),并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适当风险对冲,追求对组合收益的稳健增厚。
不过,该产品募集规模较低,仅为655万元,成立时间为4月1日。
从新发产品定价看,上周新发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为2.63%,环比下降了0.09个百分点,不同期限产品定价均在3%以下。分不同期限看,除1—3月产品定价环比上升了0.13个百分点、2—3年期限环比持平外,其余期限产品定价均有所下滑。不过,周度产品发行量较少,相关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收益情况】
上周债市继续好转,权益市场表现不佳,银行理财周度收益情况整体较好。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839%,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334%、-1.0262%、-0.5812%。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各投资期限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均为正数;6~12个月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度收益率最高,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为0.091%。
现金类产品中,人民币、美元、澳元产品周内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612%、3.999%和3.31%。(统计范围:截至统计日成立满一个月的现金理财,剔除异常数据)
从负收益情况看,5.34%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发行)近一周收益为负。具体来看,近一周收益为负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比例分别为3.26%、35.71%、77.78%和100%。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各期限产品近一周浮亏的比例下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3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超10%,分别为11.04%和14.47%,其余投资期限负收益产品数量占比均低于5%。
【行业热点】
银行理财借道ETF积极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数据陆续披露,一批理财公司借道股票ETF入市的投资操作也浮出水面,部分理财产品还现身股票ETF前十大持有人,成为该类产品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环境、政策支持、机构资金配置需求以及ETF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理财产品积极布局ETF,后续也有望成为理财资金入市的主流选择。理财公司等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权益市场,将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首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产品可参与网下“打新”IPO来了
4月2日晚间,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捷汽车”)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公告表示,保荐人(主承销商)将提供有效报价并参加网下申购的符合配售投资者条件的网下投资者分为两类,其中A类投资者涵盖了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同日,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有为”)也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该公告中的A类投资者同样新增了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配售对象。
债市波动挑战净值稳定,银行理财加快布局衍生品工具
春节以来,债券市场持续震荡,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促使银行理财机构将目光投向利率衍生品,寻求新的风险对冲工具。尽管面临牌照、系统、人员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银行理财机构正加快参与衍生品市场的步伐,探索更加稳健的利率风险管理路径。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在近期获得相关交易资格。
16家银行理财子年度“成绩单”出炉
2024年末,招银理财以2.47万亿元的规模继续稳坐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榜的首位,兴银理财与招银理财是唯二的两家产品余额规模突破2万亿元的理财子公司。交银理财、浦银理财、中邮理财的管理规模在2024年增长了约30%,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的管理规模也增长了超20%。经营业绩方面,理财子公司在2024年普遍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浦银理财2024年净利润大增159%,渝农商理财增长了44%,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也都实现了2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招银理财、民生理财、青银理财的去年净利同比微跌。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其中行业热点内容整合自中国基金报、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财联社〕
(作者:南财理财通 编辑:唐曜华)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