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研员”实时“把脉”教学质量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正式发布基于DeepSeek R1大模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轻量型、低成本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场景应用系统——“AI教研员”。2025年春季开学,该系统陆续在浐灞国际港10余所学校落地应用,为教师专业成长及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按下了加速键。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教学指导中心主任张宇清通过“AI教研员”系统后台查看当日课堂教学情况,不到10分钟就将全校语文课堂评估结果都浏览了一遍,随后又用30分钟对不同年级上课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将共性问题作为教研重点,有针对性强化。
AI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
从40分钟听1节课,到40分钟“听”60余节课,“AI教研员”系统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质的飞跃。张宇清谈道:“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就在每一节常态课上,但这也是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多维度的专业分析软件让课堂有了‘量尺’,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问诊课堂,在保障教学达标规范的基础上,打磨更多优质高效的课堂。”
技术的迭代对于一所学校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一个区域则是基础教育的深度重塑。西安浐灞国际港新合中心校长刘升表示:“去年我们共邀请了10余位专家进校教研,今年我们又引进了‘AI教研员’,把专家请到老师身边,一对一指导,相当于每天都有专家在听评课。”据了解,系统上线后,参与“AI教研员”试点的学校课堂评分显著提升。
高品质课堂带动高品质学习。“AI教研员”应用下,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
课堂实效是“AI教研员”的重要考量,这也倒逼着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方面下功夫,比如优化小组合作,分层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都能成长。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名校+”已将学习支持中心分析数据接入“AI教研员”系统,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情设计分层教学,如分层设计问题、分层互动、小组协作等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并根据课堂实录进行效果督导。
“AI教研员”系统真正实现了为每位教师贴身配备一个专家级教研员的梦想,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探索实践,为推动基础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强师计划”的落地,解码了教育的个性化、规模化、高质量的“不可能三角”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