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花园大会:苏州解码“美丽经济”的多维赋能之路

城市频道
2025-04-15 12:08

人间四月,姑苏城下万木葱茏。4月11日至13 日,2025 花园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这座世界著名的园林之城再度成为全球园艺界瞩目的焦点。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较大的花园产业盛会,本届花园大会以“自然共生・花园未来”为主题,汇聚400余家全球顶尖花园资材品牌、40座匠心独运的创意实景花园、130多个特色园艺市集,以及16场国际造园峰会,吸引了超9万人次专业观众与园艺爱好者共赴这场“花园之约”。

从古典园林美学的现代演绎,到花园经济产业链的创新整合,大会不仅构建起“设计—生产—消费”的全生态闭环,更以“花园 +”的多元业态,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与美好生活提供了可复制的“苏州方案”,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奏响“美丽经济”的时代强音。  

 

盛会:构建花园产业的全球生态圈

作为全球花园园艺行业的“年度盛典”,2025花园大会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产业集聚效应。5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带来40余个细分品类的万余种产品,从芬兰的防腐木、意大利的手工石材,到日本的园艺工具、荷兰的珍稀花种,全球优质园艺资源在此形成 “微缩景观”。

这40座室内实景花园堪称移动的“造园教科书”。英国切尔西花展金奖得主Leon Kluge与中国设计师联手打造的《春日农场》,将北欧田园风情与江南水系元素巧妙融合;本土设计师团队创作的《竹影禅境》,以竹制格栅、苔藓造景重现宋代文人园林意境,每座花园都成为设计理念与工艺美学的立体表达。

产业论坛矩阵彰显思维深度。16场主题活动涵盖“花境设计趋势”“园艺康养疗愈”“中式庭院现代化转译”等前沿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育帆教授等中外大咖同台论道,既有对“无界花园”“可食地景”等创新理念的解读,也有对花园经济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融合路径的探索。特别设立的“园集奖”颁奖典礼,为近千名优秀设计师搭建国际舞台,标志着中国花园设计从“模仿跟随”走向“原创输出”。

产业链协同效应在此集中显现。大会特设的“花园资材采购节”吸引了全国3000余家园林企业、景观工程商现场签约,太仓嘉瀚木业的模块化木屋、美新科技的耐候木塑等新产品首发即获大额订单,展期直接促成2.5亿元消费交易额。

而更深远的影响则在于产业生态的构建——从上游的种苗研发、资材生产,到中游的景观设计、工程建造,再到下游的花园养护、文旅运营,大会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据组委会统计,2024年苏州花园产业总产值已突破80亿元,大会贡献的产业带动效应超过30%,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增长极”。 

 

现场:当花园走进生活的N种可能

4月11日清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外已排起数百米长队,携带专业设备的设计师、拖着行李箱的园艺爱好者、举着直播设备的网红达人,共同构成独特的“观展生态”。步入展馆,一座座实景花园如珍珠般散落,每处都围满拍照打卡的人群。

《春日农场》内,木质栈道蜿蜒穿过羽扇豆花田,仿真水渠潺潺流淌,观众纷纷蹲下身细嗅蓝亚麻的香气;《都市绿洲》则以垂直绿化墙搭配镜面水景,为小户型花园提供空间利用范本,不少业主掏出手机拍摄细节,准备回家改造阳台。

园艺市集成为沉浸式消费场景。130 余个展位各具特色:“有种造物”的种子文创区,用梧桐子串成的项链、银杏果制作的耳坠散发自然之美;日本“铁花园” 展位前,手工锻造的铸铁花器闪烁着金属光泽,匠人现场演示传统锻造工艺;荷兰花卉拍卖所的鲜切花专区,厄瓜多尔玫瑰、肯尼亚朱丽叶塔花束前围满询价的花店老板。

来自上海的园艺爱好者小汪推着满载花盆、园艺工具的推车笑言:“这里简直是‘花迷天堂’,从设计灵感、植物品种到装饰摆件,一站式解决所有花园梦想。”

技术创新为花园体验注入新活力。VR造园体验区,观众戴上设备即可“亲手”搭建花园,从铺装选择到植物搭配全程互动;智能园艺设备展区,自动灌溉系统、太阳能花园灯、AI 植物识别仪等科技产品吸引众多从业者驻足,苏州本地企业研发的“花园管家”APP,实现从花园设计到养护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现场签约用户超过 2000 家。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模块化花园解决方案”,参展商推出的预制化花园组件,可在48小时内完成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让“把花园搬回家”成为现实,某房地产商当场签约采购50套样板花园,用于高端社区景观配套。 

 

解码:花园经济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从城市建设维度审视,花园正从“景观配饰”升级为“生态刚需”。在苏州城市更新实践中,大会推动的“口袋花园”理念其实已落地实践——在古城区的数十处边角地块打造微型花园,通过垂直绿化、雨水花园等技术,实现“300 米见绿、500 米入园”,缓解高密度城区的生态压力。这是“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现实画卷。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形象的重塑:新加坡的“花园城市”、英国的“切尔西花展效应”已经证明,园艺对城市品牌的提升作用巨大,苏州亦借大会契机,将2500年城建文化转化为现代城市竞争力,通过“园林 + 会展 + 文旅”的融合,使“苏州园林甲天下”的传统认知升级为“现代花园城市典范”。

居住生活层面,花园正在重构人居价值体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接触自然景观可降低30%的焦虑指数。大会展示的“疗愈花园”概念引发强烈共鸣:上海某康复医院现场签约定制“园艺疗法空间”,通过芳香植物区、触觉体验区帮助患者康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花园纳入楼盘卖点,南京某高端项目引入“空中花园” 设计,房价较周边同类产品溢价20%。

更值得关注的是“花园社交”的兴起,展会期间成立的“中国花园业主联盟”,已吸引2000余个家庭加入,通过分享花园营造经验、组织园艺沙龙,形成独特的社群文化,标志着花园从私人空间向社交载体的转变。

社会人文领域,花园成为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苏州在2014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工苏作”非遗技艺历史悠久、精湛绝伦,传承至今,更具活力。在园艺领域,就有香山帮传统营造、苏派盆景修剪、明式花器制作等传统技艺,而当代的年轻设计师们更将缂丝纹样、吴门画派元素融入花园设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花园经济亦正成为活化乡土的新引擎:苏州西部乡村通过 “花园民宿 + 田园体验”模式,吸引游客打卡体验,取得很好经济效益,让传统村落焕发现代生机,印证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化可能。

站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高度,花园大会的“苏州实践”展现出清晰的产业逻辑:通过会展经济汇聚全球资源,以设计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场景体验激发消费潜力,最终形成 “以展带产、以产兴城” 的良性循环。当花园从园林图纸走向城市空间,从精英消费进入大众生活,其承载的已不仅是美学价值,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密码、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具象表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苏州是一座自带园林基因的城市,花园经济正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叙事——它让古老的造园技艺焕发现代活力,使自然之美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更让“花园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场持续三天的园艺盛会,终将成为苏州走向“世界花园城市”的新起点,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勾勒出属于“美丽经济”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