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CMEF丨飞依诺联合创始人田园:应对“关税战”,技术突破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技术创新有望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近日,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2025)现场,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依诺”)联合创始人田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对等关税”影响的提问时说道:“我们认为动荡是阶段性的,全行业受到的影响是一致的,最终大家拼的还是各自的实力。”
田园指出:“从国内市场来看,海外超声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普遍高于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中国的超声品牌缺乏被看见的机会,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处于赶超状态,现在在部分维度,我们能够超越他们了,未来如果我们能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全面领先,就没有人会对我们视而不见。”
(田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目前我们在海外市场的收入一直是超过国内市场的。因为在同样的价位,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最新技术。”田园介绍,飞依诺产品目前已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基本摆脱了对单一区域市场的依赖,在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增长形成有效互补。近年来,公司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一季度海外业务增长超过了50%。
改变诊疗路径的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飞依诺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医疗超声行业少数生产高端彩超的自主研发型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飞依诺全系列超声产品销售总额位列国产厂商第三名。
2022年底,飞依诺曾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但半年后又撤回了IPO申请。招股书显示,2021年,飞依诺的营业收入规模为4.46亿元,净利润为3643.54万元,其中推车式彩超、便携式彩超两者合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92.43%,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此前,国产五大超声品牌中,其他四家都已登陆资本市场,飞依诺的资本化进展由此备受关注。
田园却颇为“淡定”,在她看来,上市和提高市占率一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不为了融资而融资,不为了上市而上市。当前公司的现金流等各方面都运营得不错,我们成立至今只融资了一个多亿,大部分都是靠自身发展。公司的原则是尽量做好自己,在合适的时机上市。”
从目前阶段来看,飞依诺的重点任务仍是提升产品竞争力。
“比如我们这次展出的最新旗舰超声产品ULTIMUS 9E Super,搭载了URM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VFlash低强度超声治疗技术等技术。以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为例,很多产品都不会关注微血管的血管扭曲度,有些医生也会忽略,但很多案例显示,微血管的扭曲度和并存程度也是有临床价值的,这种信息不可能通过手算精确获得,而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我们的URM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将分辨率提升到20微米级精度,类似将我们的微血管实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田园说道。
在她看来,这些前沿技术的结合会改变超声的功能,引领超声从诊断向治疗方向探索。
“比如治疗肿瘤,过去没有显微成像时,医生的治疗方案需要基于对肿瘤大小、症状变化等方面的评估来调整,但有了显微成像之后,医生能够第一时间直观地观察到病灶微循环的微小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可以通过VFlash低强度超声治疗的空化效应来改善实体肿瘤常见的乏氧乏血供状态,这些创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对未来肿瘤的治疗策略带来很大的积极改变。”田园说道。
AI赋能医生而不是替代医生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近年来,关于“AI+医疗”的应用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田园指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中,用于辅助医生的AI工具在行业中最为全面,基本上覆盖了超声可诊断的各个器官,甚至还开发了针对宠物的AI工具。
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升诊疗效率,“在扫查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能帮医生实时捕捉可疑病灶,降低漏诊几率,同时还能自动分析病灶,提供更多目标参数,比如医生自己可能只关注到三五个参数,但我们可能帮他列出20个参数。”
同时,田园也强调,企业AI技术的突破不是要去替代医生,而是将医生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我们希望AI算法可以作为医生的‘第二大脑’,成为医者智慧的延伸。”
目前,除了超声影像外,飞依诺还针对多模态制作人工智能工具,比如结合病理数据或者病人病史特征,包括血压、血脂、年龄等其他全方位的信息,增加更多维的参数,“随着更多的参数加入大模型,我们的整体判断会更准确。”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不平等,基层医疗诊疗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解决。
“现在很多患者觉得基层医院水平有限,大家都往三甲医院涌。我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初诊的阶段,比如泛筛查类别的扫查,基层医生是可以完成的。如果确认问题比较严重后,再做更高规格的审查,让更有经验的医生帮患者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这样整个社会的医疗机构基础水平可以提高一大截,也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的就医压力。” 田园说道。
拒绝“低价换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医疗设备集采持续扩围,2025年一季度,广东、河北、江苏、辽宁、甘肃等多省推进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采购工作,海南、福建、安徽、广西、河南、苏州、呼和浩特等多地设备集采项目也正常推进。
面对“集采”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田园认为,未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可能会分层,“一类是比较顶级的医院,他们对创新产品和高性能产品需求较大,另外一类是针对基层的医疗机构,更侧重于保障‘民生’。我们认为,集采不能单纯‘卷’成本,即使在集采的范围内,也应该通过技术升级推动成本下降、通过提高性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同时,针对出海竞争策略,田园也非常反对“低价换市场”,在其看来,这一策略是“短视”的,企业应该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独特性撬动市场。
(作者:杨坪 编辑:骆一帆)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