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1/1

封面报道|19家银行发布2023年ESG报告,仅宁波银行未披露碳排数据

按照《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要求,目前国内共有21家上市银行(按Wind行业分类)纳入强制披露范围。截至4月23日,上述21家银行中,除浦发银行与江苏银行外,其余19家银行均已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19家银行中,仅宁波银行未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除宁波银行外,18家银行中超过半数银行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总量较去年升高,但多数增幅微弱;近半数银行降幅可观,且多数集中于股份制银行。
行业洞见1/6

行业洞见丨22家券商ESG报告出炉,4家未披露碳排数据

按照《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要求,据记者梳理,截至5月8日,458家上市公司需强制披露ESG报告。A股上市公司中有22家证券公司进入强制披露名单,均已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2家证券公司当中,浙商证券、信达证券、首创证券、中银证券4家公司未披露碳排放数据。新《指引》指引明确要求披露碳排放数据,然而上述4家公司未符合要求。
行业洞见2/6

行业洞见丨中国平安定性数据披露相对详细,普惠金融披露标准尚未统一

截至4月底,五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均已公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总体来看,五家险企2023年碳排放总量涨跌存在差异,绿色投资及绿色保险保障金额方面基本保持增长态势。此外,五家险企披露细致度与上年度基本相当,而无论从定量还是定性数据来说,中国平安在披露细致程度上都更胜一筹。
行业洞见3/6

行业洞见丨家电企业2023年碳排榜单:海尔智家减排23%,TCL、美的碳排增超50%

行业洞见4/6

行业洞见丨家电企业2023年碳排榜单:海尔智家减排23%,TCL、美的碳排增超50%

行业洞见5/6

行业洞见丨度小满信贷业务全流程电子化,2023年碳减排 6155吨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需要积极回应社会对其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期待,承担起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成为企业展示自身社会责任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实力的重要平台。4月22日,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度小满发布《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报告展现了过去一年度小满在发展数字普惠、创新智能科技、践行低碳发展、坚持合规经营等方面的成果。
行业洞见6/6

行业洞见丨李宁发布2023年ESG报告,创新鞋材产品减排上千吨!

4月23日,李宁集团发布《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展示了李宁集团在环保材料创新应用、智能化绿色化运营、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创新鞋材产品减排上千吨,服装产品碳减排量达到2731吨,使用100%再生聚乙烯材质的环保包装袋,总减碳量约为1500吨。可持续发展是一场长跑,从最新的ESG报告来看,李宁正在践行“每一步 都向前”。
ESG会客厅1/4

ESG会客厅丨专访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绿色低碳转型需大量资金,ESG强制披露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

冷冰认为,《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的发布标志着可持续信息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事件。下一步,应当增强指引对企业的可操作性和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例如,应当从小范围、大公司开始坚定不移地推动范围3的强制披露,才能真正促进整个价值链的减排绩效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从而助力全社会的低碳转型。
ESG会客厅2/4

ESG会客厅丨专访欧普照明董事会秘书胡兴:技术革新推动照明行业节能降碳,政策支持促进绿色照明产品普及

照明行业是我国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照明行业近年迎来了哪些变化发展?这个行业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欧普照明有哪些减碳目标和举措?近日,欧普照明董事会秘书胡兴接受了记者专访。胡兴表示,照明行业的未来布局将深受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ESG会客厅3/4

ESG会客厅丨飞友科技首席信息官丛玮:民航业绿色运营与可持续燃料并行,助力“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民用航空将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引起业内重大关注。“双碳”目标之下,如何减少飞机的碳排放,是未来航空出行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航空业整体碳排放情况如何?碳减排取得了哪些成效?民用航空减排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就上述问题,飞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丛玮接受了 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ESG会客厅4/4

ESG会客厅丨对话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吴华:破解企业出海“碳焦虑”,自然解决方案成新路径

对于“碳焦虑”的含义,“面对繁多的国际标准和沉重的费用负担,企业感到无所适从,既怕错过、又怕错付。”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吴华如此形容。碳中和已成为全球产业未来需要满足的要求,在欧美等地陆续设置“碳门槛”后,碳中和成为了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通行证”。在此情形下,如何找到最优路径,体系化地解决出海企业碳中和问题,值得进行深究。
5·15全国低碳日1/5

低碳日|极端天气频发,险企如何提升风险减量服务应对气候挑战?

今年4月以来,广东等地反常的持续降雨为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相关数据显示,仅4月19日至28日十天时间,广东保险机构累计报损金额6.99亿元,其中,农险报损1.57亿元,巨灾险报损0.76亿元,分别占比22.46%和10.87%。保险业对气候灾害的迅速响应有效发挥了减震器的作用,但面对愈发高频的气候灾害事件,如何提前精准预测风险,做好风险减量服务,是当前险企面临的一大难题。
5·15全国低碳日2/5

低碳日丨货运零排放改造成果显著,货主企业与下游运输企业协同打造低碳供应链

过去两年,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化手段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道路货运领域零排放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在推广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陈健华指出,从2021-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货车销量从5万余辆快速提升到14万辆,渗透率从1.3%提高到6%;同时,在货车的各个车型中,新能源重型货车的销量从2021年的11000余辆提高到了2023年的接近35000辆。
5·15全国低碳日3/5

低碳日|万亿“新三样”扬帆出海,如何乘风破浪寻增量?

2023年,激烈的“内卷”将中国汽车产销规模首次推至双双突破3000万辆的高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然而,国内各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光伏厂商在享受产业高景气度所带来的红利时,却不得不面临“内卷”问题。而当“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受损之时,将优质产能“卷”向海外,已成为当下“新三样”企业的共识。
5·15全国低碳日4/5

低碳日|刘世锦:全球碳减排背景下新能源产能远未过剩 要依靠发展解决行业问题

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之道,刘世锦认为,其关键在于全面系统的技术迭代创新及其带动的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目前绿色创新带动了大量的绿色投资,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能之一。同时,随着投资和生产的加快,规模经济开始显现,成本和绿色溢价都大幅持续下降,增强了绿色低碳产业的竞争优势。
5·15全国低碳日5/5

低碳日|生态环境部答21记者:正积极探索海洋碳汇CCER方法学

海洋碳汇CCER方法学是否也在探索中,哪些领域可以率先开展?4月28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探索研究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碳汇领域方法学,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积极推动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热榜热搜1/3

ESG热搜榜丨新能源企业减碳大比拼

据记者梳理,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共计458家公司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其中,共有55家新能源企业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记者以总市值与营业收入为参考选出其中18家龙头企业。据记者计算后得出,1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分别为宁德时代、中国广核、TCL中环、阳光电源和龙源电力。
热榜热搜2/3

ESG热搜榜丨11家酒企发布2023年ESG报告,碳排放披露标准亟待完善

热榜热搜3/3

ESG热搜榜丨伊利、蒙牛、光明打响减碳“战事”,17家上市乳企中同比减碳最多的竟然是他……

ESG企业实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