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RCEP时代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RCEP实施有助于大幅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
RCEP有助于中国在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处于更具优势的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东盟秘书处此前表示,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
自2012年11月启动谈判至2020年11月正式签署,RCEP经历了8年、31轮谈判。RCEP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对贸易自由化的诉求不同,加之国际上存在的阻碍因素,谈判的达成并非易事。“在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下,RCEP成为成员国‘抱团取暖’、维护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衡量,东亚地区是目前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GDP增速也不错。同时,RCEP成员国中部分国家仍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增长潜力还很大。在屠新泉看来,RCEP实施有助于整合区域价值链和统一市场,大幅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
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利好产业布局
在屠新泉看来,RCEP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整合了以往经贸规则中比较前沿的内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这有助于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RCEP涉及的内容尤为丰富,包括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政府采购、降税、原产地规则等。在关税减让方面,协定采取逐步降税的方式,在协定生效后的约20年时间逐步降至零关税,从而为市场开放留出了过渡和缓冲的时间。此外,依托RCEP,中日首次达成关税减让安排。协定生效后,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享受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将从原来的7.79%逐步提高至86%;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享受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将从原来的59.98%逐步提高至88%,其中降税幅度较明显的种类主要为农产品等初级产品。
对此,屠新泉表示,中国是日本主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协定生效后,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免税税目占比将达到63.3%,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至日本。
RCEP还采用了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举例来看,原先越南纺织品服装加工20%的原材料来自本国,20%来自中国,其成品向其他国家出口,若要享受关税优惠需满足原材料来自原产地即越南的占比达40%。而协定生效后,中国和越南均可算作原材料的原产地进行增值,这样一来,享受关税减免的门槛就降低了。“这一规则能够大幅提高资源流动的动力,增加区域间贸易和投资的积极性。”屠新泉表示。
他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贸易协定其实并不是很多,当涉及区域范围内多个国家经贸往来的时候,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整体趋势来看,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具体来说,由于不同行业降税幅度差异较大,未来产业流向的具体情况尚未有明确定论。
RCEP成员国合作空间大
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覆盖的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的约1/3。“RCEP成员国的合作空间是很大的,”屠新泉告诉记者,一方面,经济规模对于区域发展是很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成员国在资源禀赋、政治制度、增长潜力等方面存在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彼此经济的互补性与资源的流动性。
今年1-11月,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为10.96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1%。RCEP生效后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12月30日表示,RCEP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协定实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将成为中国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紧密相连。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较为严峻,在注重内循环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区域合作尤其是亚太区域的合作。”屠新泉指出,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基础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对于中国而言,RCEP有助于深化国际循环的“第一圈层”。从成本和市场机会的角度,RCEP生效后中国的一部分产业可能会加速转移至东盟地区,同时,中国具备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将低端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可能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资本的投入。
“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中国对整个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力将大幅提升。也就是说,RCEP有助于中国在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处于更具优势的位置。”屠新泉认为。
(作者:舒晓婷 编辑:和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