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深圳预期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这意味着,从2021年GDP突破3万亿,到2025年突破4万亿,深圳计划将用4年的时间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GDP为30664.85亿元。
深圳也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GDP突破3万亿的城市。
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深圳预期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这意味着,从2021年GDP突破3万亿,到2025年突破4万亿,深圳计划将用4年的时间完成。
可供参照的是,上海、北京实现从3万亿到4万亿的跨越,分别用了4年、3年时间。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届时,随着经济体量再迈上一个台阶,深圳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底气也将更加充足。
在受访人士看来,与上海、北京从3万亿迈向4万亿所处的阶段不同,深圳接下来将面临的是有较大差异的内外部环境,在未来几年9000多亿元的增量目标下,深圳的挑战或许更大,也有必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挖掘更多的增长新动能。
新增长空间
在深圳2021年的经济表现中,值得一提的是,商事主体数量达到380.4万户,同比增长6.1%,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新登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同比大幅增加了78.8%。
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会员、深圳公共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杨海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说明深圳这座城市仍然年轻,仍然是很多创新创业者的首选之地,背后的逻辑则是深圳坚持了“市场有序、政府有为”的原则,打造出让企业向往的营商环境。
2021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对比2016年的8037家,已经翻了一倍有余;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
“十四五”期间,深圳提出了力争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指出,城市的增长可以划为两个部分:一是内生性的,就是一旦创新企业成长之后,内在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二是有新的产业进入。深圳未来产生大企业重要,但产生创新企业更重要,深圳的成功不在于出现了大企业,而在于出现完整的产业链系统,创新存在于分工产业链的环节。
巨大的创新企业存量,以及源源不断涌现的增量,都将是支撑深圳未来4万亿GDP版图的生力军。
深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3.7%,这实属来之不易,2021年前11个月,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了0.6%。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其实遇到了一些坎坷,包括高新技术领域受外部打压,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等等,但一些因素正在出现好转。
在宋丁看来,深圳正处在一个调结构的阶段,比如,过去若干年重点发展工商物业,近两年大幅增加了住宅用地的供应等等。深圳要确保“十四五”GDP达到4万亿,关键是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以及进一步推动改革之间的关系。
适逢1月2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称“特别措施”),围绕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等提出了六大领域24条特别措施。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特别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基本民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市场准入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导财政资金及社会资本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全面增强投资信心、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对于城市而言,数字经济无疑也将是决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密码。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30.5%,规模、质量领跑全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介绍,深圳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平安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主导型企业。
尽管深圳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深圳缺乏新兴的平台经济巨头,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尽管有数据显示深圳电商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然而,在这密集的“树林”中,却迟迟未能成长出一棵“参天大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增长新空间的意识,未来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至立市、强市战略的高度,这既包括在数字经济中培育“独角兽”及平台经济巨头,也包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好地融合,深圳第二产业的占比仍然接近40%,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将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公开演讲中表示,近些年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零售批发、社交媒体的领域,以面向个体为主,或者说,集中于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到达消费者的领域,下一步的重点要逐步转向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戏,也才能实质性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今年新年伊始,腾讯在央视黄金时段推出主题为“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品牌形象片,这也是腾讯自2018年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来,再次发出“加速融入实体经济”的信号。
曹钟雄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走向实体经济才是数字经济企业的出路。深圳可以在实体经济全面数字化方面率先示范,强化数字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自给保障,让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向记者表示,深圳可以调整方方面面的政策,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在培养、引进人才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给予更宽松的空间等。
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乐正不久前在公开演讲中也提出建议,虽然深圳已经有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但在实操方面还可以更进一步,利用市场条件和数据大户的产业资源来建深圳的数据资产交易所,为未来深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创造新的战略性平台。
(作者:王帆 编辑:辛继召)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