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持续了一整年的反垄断强监管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注重监管方式的创新与公平竞争政策的深入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黄婉仪 实习生温莹雪 北京、广州报道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去年反垄断监管深入推进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注重监管方式的创新与公平竞争政策的深入推进。其中指出“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营经济的表述内容增多,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这将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反垄断无疑是近两年各界的关注焦点。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021年被官方定义为“反垄断监管大年”,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执法力量强化;大案陆续落地,执法手段更具穿透式与多元化。
去年反垄断监管政策效应强力释放后,反垄断监管也出现新动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上位概念“公平竞争政策”被加以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其实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便将“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列为重点,提出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背景下,“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意义更为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伟强调,强化竞争执法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竞争执法所推动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经济长远和高质量发展所必需。另一方面,各国结合国内外宏观环境,在竞争执法上也保有一定弹性,从而更好实现国家整体经济目标,比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中的例外规定,便可以适当衔接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
“我国经济已经从规模数量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经济质量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健康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正是为了营造经济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导企业走向技术创新发展的正确道路。
完善重点领域监管规则 提升监管精准性
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政府公平竞争监管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监管方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得以体现: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促发展与强规范是经济健康运行的两个基本面,政府监管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平衡好规范与发展的关键,法治则是根本保障。”韩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政府高度重视监管方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外经济情势变化对监管的新要求。实际上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当前各国都在重视与探索监管创新。
他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嵌入监管科技、丰富监管手段、完善内部知识管理、优化中央地方协调机制、健全企业沟通渠道以及前瞻性市场调研,来优化监管提升市场预期。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处理好不同部门与机构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监管成效与预期不符的局面。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韩伟分析称,食品、医药等民生领域一直都是监管重点。当前宏观环境下,互联网行业、半导体行业等涉及数据、算法以及算力等方面,且同时兼具新兴、涉外属性的领域,也值得关注。
大型平台降低收费 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强调规范与发展。
韩伟指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资本的作用,应当在法治框架下有效管控资本的潜在负面影响,同时确保资本积极功能的充分释放,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除却对资本监管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要“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中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等表述体现了对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导向。
官方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去年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便明确表示,针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不针对特定所有制企业,“打压民营经济”的曲解毫无根据。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并积极呼吁推进制定民营企业法。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推进制定相关法律,可以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与精神法定化、具体化、落实化。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小企业发展还有具体指向,比如提出要“引导大型平台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事实上,对于大型平台不合理的收费抽成,政策早有关注。
去年6月,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熊茂平表示,将督促引导相关平台企业,降低过高的不合理收费和抽成。
今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在对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的部分,《政策》重点指出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政策》在助企纾困扶持的普惠性措施中提到,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并研究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抽佣收费是不少平台发展的“炼金术”,随着对不合理收费的监管收紧,部分平台需调整商业模式,与中小企业分享发展红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王俊,黄婉仪,实习生温莹雪 编辑:陈磊)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