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正在成为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从“抗疫数据”看南沙(中篇)
点击阅读→南沙常住人口破百万指日可待,广州副中心向海而生|从“抗疫数据”看南沙(上篇)
▮【迎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专题导读】
作为全省唯一具有“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的广州南沙,经过近5年的最快发展,最新状态和面貌怎样?在近期对南沙“双统筹”的采访中,我们捕捉到一些细节,在对细节的深挖中,发现了一个新南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楚田、陈梦璇、陈兆宇 南沙报道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4月9日发出第32号通告后,各区迅速组织核酸检测,南沙区于4月13日对外公告共完成100.078万人的核酸检测,让人见证南沙区医疗卫生迅速崛起的实力与担当。
曾几何时,因为行政区成立较晚,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曾是南沙一块短板,经过历届党委政府接力攻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南沙已经由量变走向质变,以前的“看病难”悄然转变为“看病易”,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南沙正在成为大湾区的医疗卫生“高地”。
快速完成百万人检测 彰显医卫实力
据南沙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向南财记者介绍,此次为区内100多万人完成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急,共有2200名医护人员参战。核酸检测队伍由医务人员、志愿者、保安三部分人员组成,在多轮核酸检测中,经过不断磨合与完善,南沙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机制。现在核酸点、核酸人员、核酸流程等六大模块均有固定人员负责,只要一声令下,基本能做到快速到位、应测尽测。尤其是经过这次“0408”疫情专项实战,虽然医护人员在这三天中平均每天工作要超过12小时,甚至是通宵作战,但多年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已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短时间内有序有力完成百万人规模的检测,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现在水到渠成实现了。
2200名医护人员投入核酸检测中。
在南沙街居住超过10年的陈辉告诉记者,与10年前生病要开车去番禺医治相比,现在小病能在社区完成,大病不出街道。特别是2月份看到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将“提升城市应急救护能力”列入2022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南沙居民,近年明显感受到医疗教育发展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南沙实施了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先后引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等六所高水平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89个增至263个,床位数已增至近2000张。在区级医院建设方面,“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南沙预计共投入21.6亿元,逐步完善疾控体系网络建设,当前,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成效在疫情防控中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薄弱的短板已得到极大改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
补足区域短板 新老城区交相辉映
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南沙还要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医防结合。积极推动“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急救平台建设子项目”建设,提高南沙区院前急救信息化综合水平和指挥调度效能。
政府公布的规划吸引区内企业跟着规划积极创新。记者了解到,在此轮全区核酸检测中,南沙区内企业中科智城研发出“南沙核酸采样点排队地图”,居民可在手机上查看各个核酸采样点的排队情况,能迅速匹配出距离自己最近、时间最合适的核酸采样点。看上去这是一件小事,该企业负责人却说,这与南沙区对发展医疗卫生产业的良好营商环境也息息相关。
广州首座标准化核酸采样点在南沙启用。
根据南沙“十四五”规划,南沙还将构建以高水平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居)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南沙区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镇街和农村地区倾斜。“这些在其它区可能是已经建成的项目,在南沙却是机会。”这位企业负责人说。
“原则上各镇(街)要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基层住院服务,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区卫健局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末期,南沙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将保持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6张、每万人口的全科医师数达到4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院副研究员史欣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医疗、教育与交通等资源条件来观察,南沙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副中心的样子,希望南沙充分用好中央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主动权,在创新中优先解决好医疗、教育等社会民生问题。在医疗方面,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一大批高水平医院陆续建成,南沙的医疗资源将是超一流的,完全有条件与广州中心城区的医疗水平交相辉映,南沙不仅会成为广州城市副中心,也将会成为大湾区的医疗卫生高地。
【策划】古国真
【统筹】楚田
【采访撰写】楚田 陈梦璇 陈兆宇
【图片】南宣
(编辑:陈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