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风向标⑤ 兆易创新业绩高增引353家机构调研:DRAM产品迎“收获季” MCU成最强增长引擎

21硬核投研张赛男,实习生谢韫力 2022-05-06 20:22
半导体风向标⑦ 40亿大手笔增持!韦尔股份再“加仓”北京君正 汽车电子合作想象空间可期? 半导体风向标⑥ 市值巅峰跌落的指纹识别芯片龙头:汇顶科技转型路在何方? 半导体风向标④北京君正股价腰斩“迷思”: 11倍净利增速成色不足 商誉减值扰动业绩前景 展开更多

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张赛男 实习生谢韫力 上海报道 

在2021年年报披露之后的第二天,业绩说明会还未开始之前,4月28日,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603986.SH)率先开启了一场线上电话会,迎来的353家机构调研,均是头部的券商、基金、外资机构等。

兆易创新高增的业绩和行业龙头地位,是吸引一众头部投资者的原因。

年报显示,去年兆易创新实现营业收入85.10亿元,同比增长8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扣非净利润为22.24亿元,同比增长330.48%。

这份成绩可以说是公司近五年来取得的最佳业绩,今年一季度,兆易创新继续实现了快速增长,净利润增速达到了127.65%。

不过,相较高增的业绩,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公司二级市场的走势和隐藏的风险。

从股价来看,兆易创新的最新股价已较最高价腰斩。在股价跌跌不休的背后,兆易创新NOR Flash、DRAM和MCU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近期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成为兆易创新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兆易创新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仍有待观察。

增加存货稳供应

对于去年业绩的增长,兆易创新的解释和大多芯片公司一致,其受益于缺芯潮叠加终端智能化需求和供应链本土化趋势,市场对公司存储芯片、MCU、传感器等多产品需求旺盛。

兆易创新是IC设计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采取Fabless模式,现有产品主要分为存储器、微控制器(MCU)以及传感器。

其中,第一大营收产品为存储器,具体包括NOR Flash、SLC Nand Flash和DRAM。其2021年营收为54.51亿元,占总营收的65%,同比增加约21.68亿元,增幅达66.04%。

而MCU是兆易创新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增加约17.01亿元,较上年度增幅为225.36%,占营收比为28.86%。

传感器则实现营收5.46亿元,较上年增加约0.96亿元,增幅达21.36%。

最新季报显示,兆易创新一季度净利润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据兆易创新方面介绍,“一季度传统上是行业淡季,是公司业绩最差的一个季度,今年也不例外。”

但疫情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意到,去年底,兆易创新主要产品的库存量翻倍增长。MCU库存量同比增长超过6倍,存储芯片库存也增长2倍。

这传递出的一个明显信号是,兆易创新正在延长备货周期。再往前延伸,或预示着2022年的行业走势。

兆易创新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仍然是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大容量NOR,Flash、NAND Flash以及大部分的MCU产品,需求在进一步增强,现在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各个晶圆厂的扩产节奏因为设备交期拉长有所延迟,产能释放有所放慢。同时疫情对供应端的生产也会产生扰动,物流时间在加长。为了进一步稳定供应,公司今年策略性地增加库存。”

其中,预付供应商款项的增加就是公司前述计划实施的反映。截至2022年3月31日,兆易创新预付款为4.27亿元,而去年12月底是3.42亿元。上述负责人还透露,“今年都会处在一个加速备货的状态,可能一直要追到第三季度。”

其还称,公司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都在半年以上,因此成本涨价因素会滞后反映,2021年下半年晶圆厂的涨价因素会在2022年上半年释放,但公司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销售策略、应用领域来消化成本上涨。

就疫情而言,兆易创新表示对生产和交付有一定影响。但上海的晶圆厂都还是在正常运行,公司在供应端已经做了提前布局,所以疫情对生产端的影响还在可控的范围内。随着物流好转趋势,以及供应链策略的实施,公司的库存水位再升上后,对公司交付影响会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打造DRAM新增长极

在兆易创新的一众标签中,“存储芯片龙头”的称号排在首位,作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存储芯片,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芯片按照功能主要分为存储芯片、功率芯片、逻辑芯片。而兆易创新主要积累则在存储芯片领域。据WSTS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达1174.82亿美元,在半导体中的占比达26.68%,兆易创新旗下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SLC 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就属于内存芯片。

兆易创新的存储器产品中,NOR Flash营收占据大头,公开报告称,2020年公司NOR Flash市场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7.8%,前两名是华邦电子和旺宏电子。

不过,NOR Flash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利基型市场,并非通过规模化量产实现获利的国际存储大厂的正面竞争赛道,其行业技术壁垒和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故放眼未来,兆易创新选择在DRAM上打造出新增长极。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DRAM占全球存储器市场的比例超一半,高达53%,是存储器分支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

但DRAM产业仍处于高度垄断的时代。

市调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三星是2020年DRAM市场的最大制造商,市占率为41.7%。SK海力士(29.4%)和美光(23.5%)紧随其后。中国大陆DRAM高度依赖进口,长鑫存储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能大规模量产DRAM的公司。但长鑫存储采用的是19纳米制程,而美韩企业早已采用14至16纳米制程,相比落后两到三年时间。

因此,在DRAM业务上,兆易创新选择与长鑫存储合作,模式为代销代产。

2019年4月,兆易创新以可转股债权方式对长鑫存储投资3亿元,以期在业务方面与合肥长鑫发挥优势互补,并探讨DRAM产品销售、代工、以及工程端的多种合作模式。2020年,兆易创新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芯技佳易从长鑫存储(香港)采购DRAM产品3.7亿元。  

2020年6月,兆易创新定增募资43.24亿元,主要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包括1Xnm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DRAM技术,设计和开发DDR3、LPDDR3、DDR4、LPDDR4系列DRAM芯片。

2021年6月,兆易创新披露首款自有品牌DRAM已推出,量产4GbDDR4(19nm制程)产品,就是由长鑫存储代工,应用在消费电子、工业安防、网络通信等领域。

对于该产品的研发规划,兆易创新人士介绍,公司现在做的DDR3是17nm制程,策略还是用先进的制程做利基的产品。此外,17nm制程面向利基市场的DDR4也在进入研发阶段。“公司的策略是不变的,用最先进的制程来做利基市场,用制程的优势带来竞争优势,所以这一块来讲公司比较有竞争力。DRAM利基市场是比较大的市场,基本上在80亿到100亿美金左右,空间足够大。”

对此,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传统主营业务所积累的渠道优势下,兆易创新对利基型DRAM市场将加速开拓;从公司与长鑫存储的关联交易情况看,公司自研利基型DRAM产品将在2022年迎来营收的快速增长。”

增长引擎MCU行至何处?

除了在NOR Flash、DRAM持续发力,兆易创新也押了重注在最大增长动力——MCU上。

“客户对国产MCU产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海外大厂持续缺货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与多个FAB厂、封测厂的良好合作,有效规避了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风险,2021年在很多领域和客户有新的design in,预计今年会陆续贡献营收。”在投资者调研会上,兆易创新负责人介绍。

据悉,MCU为一类轻量化的计算芯片,在单芯片上实现基础的计算机系统,是众多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其应用市场广泛。根据总线或数据寄存器的位数,MCU经过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微控制器更新;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型MCU和专用型MCU(ASSPMCU)等。

2020中国通用微控制器市场简报显示:市场上MCU,32位占比54%、8位占比43%;并以通用型MCU为主,占比73%。

目前兆易创新旗下有35个系列约400个型号通用MCU产品,覆盖高、中、低端产品功能需求,产品主要为基于ARM Cortex内核的32位MCU(Cortex为芯片设计ARM公司一个系列处理器的名称)。

HIS Markit数据显示,2018年兆易创新在中国Cortex MCU市场的销售额排名第三位,市场占有率为9.4%。

“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预计兆易创新等市占率能稳步上升。”有电子行业分析师指出。

不过,MCU芯片高端市场上仍主要被国外大厂垄断。

方正证券数据显示,全球MCU厂商仍主要为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就工艺节点而言,目前业内主流MCU公司工艺节点集中在180nm到40nm,以90nm为主。部分海外大厂如恩智浦、瑞萨等已实现28nm工艺,ST等众多国外厂商已实现40nm工艺。而兆易创新MCU产品主要覆盖180nm、110nm、55nm、40nm工艺制程,较龙头尚有差距。

除了工艺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会否影响到兆易创新MCU业务发展,也成为机构担忧的问题。

据IC 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MCU应用分布在汽车电子(33%)、工控/医疗(25%)、计算机(23%)和消费电子(11%)四大领域。兆易创新MCU目前以消费类、工业领域为主,长期瞄准汽车领域。根据公司公告,MCU产品工业领域销售有望在2022年有望与消费类持平,成为公司MCU产品第一大营收来源。

但在其下游领域,一个新的变化是,消费类电子出现疲软现象。在前述调研会上,有机构提出相关疑问,前述负责人称,“今年消费类、手机市场需求在下滑。不过公司在消费类市场的客户以中高端为主,公司的客户群里有一些客户需求在下滑,另外一部分客户需求在上升,总体看,公司产品在消费类的需求也是非常强劲的,总量上相比2021年是上升的。现在主要的挑战还是在供应端,而不是在需求端。”

而在备受瞩目的车规级MCU布局上,公司明确称,“目前很多的研发都是围绕MCU、车规类在进行。”

兆易创新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已流片并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该产品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预计2022年中左右实现量产。公司亦透露,今年会发布首颗M33内核的车规MCU,其他规格和内核的车规产品也在研发和规划中。

但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汽车级MCU产品品质严苛,认证过程很复杂,投入大,短期内难有盈利。目前国内汽车级MCU已量产的仅杰发科技、上海芯旺微电子、赛腾微电子、中微半导体等少数公司。

因此,兆易创新能否成功受益于广阔的车规MCU市场还有待观察。

(作者:张赛男,实习生谢韫力 编辑:巫燕玲)

张赛男

财经版记者

曾是一名宏观经济记者,现转向微观领域。专注A股上市公司、上交所监管动态。欢迎交流,邮箱zhangs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