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出海观察|国产创新药“借船出海”,该如何打好手上的牌?

21新健康朱萍 2022-05-31 22:53

企业出海也需要博弈。

药企出海观察|渤健“退还”奥布替尼全球权利:License out如何避免中途“分手”? 药企出海观察|恒瑞、石药接连License out:本土企业海外授权合作出现哪些变化? 药企出海观察丨泽布替尼“头对头”完胜伊布替尼背后:Biotech如何走稳国际化道路?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创新药出海话题一直持续火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2022年至今已有50多家药企出海,初步梳理发现,主要有药品出海、技术出海以及公司出海三种形式,同时又分为自主出海、借船出海、联手出海这三种方式,

企业主要包括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正在成功转型的中国大药企;百济神州、南京传奇、基石药业等中国创新性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生物制药(biopharma)公司以及凭借技术而出海的三迭纪、晶泰科技等技术性平台型公司。

在这其中,很多企业选择借船出海,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很多创新药企选择研发、销售等方面能力强的“老牌”跨国药企,或者将产品进行授权,尤其是对于biotech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现金为王”“落袋为安”显得尤为重要。

西蒙顾和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刘宇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指出,任何一家中国创新药企是否出海,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景、产品布局、资金能力、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包括具体方式在内,也要按实际情况而定。

赢少输多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能力逐渐增强,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中国创新药研发项目和人才、以及国际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创新药出海也越来越多。

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唐艳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几年,国内创新药实力增强,中国本土创新药上市数量大幅增大,上市速度也加速,国外创新药潜力巨大,中国药企出海可以去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不过近期,却也出现了信迪利单抗、索凡替尼、普那布林等多个国内创新药闯关FDA受挫的情况。与此同时,5月20日,美国三名国会议员致信FDA局长和国会问责委员会GAO,对中国企业临床数据的人种多样性和临床试验质量提出质疑。这些对中国药企的全球临床试验能力提出更多挑战。

这也使得出海的中国创新药企需要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战略、产品等,需要更多的冷静思考,因为一旦“失利”对企业的打击不言而喻。

如出海失利的康弘药业康柏西普目前面临着一个很艰难的局面。

面对两大外资药企竞品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夹击,以及医保控费产品不断降价,康弘药业在2017年便开始计划出海,通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产品功效,随后进军海外市场。

但2021年4月9日,KH916项目试验科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中期评议,认为KH916项目试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停止KH916项目试验。

此外,适应症申请至少经历了两次补充资料,所以审评周期被拉长了,但最后不达预期。

2021年年报显示,康弘药业披露的海外临床费用是4.21亿元,而康柏西普2021年销售额仅有13.19亿元。

而今年的疫情也对康柏西普造成了巨大影响,因为康柏西普是注射液,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手术注射,吉林、上海等地因疫情很多大医院无法正常接诊,严重影响了康柏西普的销售。另一大影响则来自于竞争对手。国内治疗眼底病的抗VEGF抑制剂主要有三家: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阿柏西普的原研方拜耳在中国的专利2020年就已经到期。今年4月底,齐鲁制药向CDE递交了阿柏西普的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预计2023年初将获批上市。2019年时,康柏西普在眼底抗VEGF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46%。根据IQVIA发布最新三月份的数据,康柏西普份额跌到33.3%。而一旦仿制药上市,康柏西普的价格及市场也必然受到挑战。

就在不久前,5月13日,绿谷对外发布公告称,提前终止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商品名:九期一)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据了解,该研究启动时正值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伊始,疫情使得全球部分医药企业暂停或冻结临床试验,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就终止原因,绿谷解释称,已启动的融资受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资本市场寒冬环境、特别是2022年初国际局势及疫情加剧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影响未能即刻到位。

一位券商医药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尤其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需要best in class甚至first in class才能具有较大的优势,需要对自身产品的竞争性做好充分评估,以及了解相应的国际市场准入等情况。

刘宇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企业在决定出海之即,就需要做好全方面的战略考虑,否则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实际上,在早期阶段(临床前立项阶段)企业必须对当地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包括患者量、准入难度、价格空间等有充分了解,从而评估该适应症的商业潜力和实操难度。

安信证券认为,未来有三类企业有望实现产品出海,掘金欧美医药市场。其一,资金雄厚、有足够勇气以及信心在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海外推进3期临床试验的企业,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其二,产品稀缺性强,或者临床疗效突出,有潜力可以授权品种给MNC的企业,如传奇生物(BCMA CAR-T)、康方生物(PD-1/CTLA-4 双抗、PD-1/VEGF双抗、CD73 单抗、CD47 单抗)、信达生物(LAG-3 单抗)等;其三,看好产品可补充欧美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企业:如君实生物(PD-1 单抗鼻咽癌适应症)、和黄医药(索凡替尼胰腺和胰腺外神经内分泌瘤适应症)等。

中信证券也看好具备国际化布局能力的头部创新药企业。该机构认为,美国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会议明确了未来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两种新路径:其一,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布局;其二,瞄准欧美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或具有高稀缺性的疗法。随着FDA态度的明确和新标准的落地,市场看好研发实力强、具备国际化布局能力创新药企业。  

如何借船出海?

梳理可以发现,在出海过程中,也有很多企业“赢面”很大,即多个license out(对外授权)项目让企业落袋为安。

根据中泰证券研报披露,2021年国内药企共发生超过10次license out项目,包括百济神州、荣昌生物、上海医药、石药集团、君实生物等。

在重磅交易方面,百济神州与诺华授权替雷利珠单抗交易总额达22亿美元,荣昌生物以26亿美金(包括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的总交易额将其自主研发的HER2 ADC药物迪西妥单抗授权给西雅图基因(Seagen),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药出海交易金额新纪录。

而今年5月16日,科伦药业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A有偿独家许可给MSD(默沙东)进行中国以外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化开发,交易金额超13亿美元。

通过与默沙东的合作,科伦药业希望打开项目A的海外市场。科伦药业在公告中表示,本许可协议修正案的签署有助于项目A在全球的开发速度,若申报通过审批上市后可能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项目国际化。

同时可以发现,很多license out项目,实际上是背靠大的跨国药企如上述提到的默沙东,还有礼来、艾伯维、强生等。

如就在国产首个PD-1赴美申请上市首战受挫之际,传奇生物首个产品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正式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这也是FDA批准的首款国产CAR-T细胞疗法。

在此获批前,传奇生物首席科学官范晓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对FDA的批准非常有信心,除了来自该药物的临床数据在适应症上创新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与强生的深度合作。

据介绍,当时强生派出了19人的团队到南京进行全方面评估调研,规划了更优的方案。在海外临床、与海外监管沟通等方面,强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劲的实力,起到了主导作用。

而在与强生的合作过程中,传奇生物利用西达基奥仑赛的开发过程壮大了自己从早期研发到后期开发的能力,包括临床、商业化生产、GMP生产、合规注册等。

上述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刚起步,选择与强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共同推进,是当下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这些企业对当地的市场环境非常了解,能够“实时追踪”,并且能够把握好对政策法规的“准确解读”。“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国药企的研发、商业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共同分担风险。”

 

(作者:朱萍 编辑:徐旭)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