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深圳专精特新丨寸土寸金的深圳如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深圳市人大代表王艳梅:上天入地、国资发力

深圳观察石恩泽 2022-06-24 11:35

建立以深圳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必要且急迫。

拆解深圳专精特新丨292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哪里?干哪行?赚多少? 南财金种子企业产业库报告丨全国专精特新企业最新榜单:广东迎头赶上跃居第二 山东求质减量仍排第一 2928家企业上榜!深圳市工信局公示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其中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支撑深圳制造业的重要抓手。

日前,深圳市工信局公示2021年度292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意在引导中小企业也朝着“制造业立市”的主线全力推进。

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要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超过600家。5月26日,深圳对外发布的“工业经济30条”进一步提出建立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研发创新、品牌质量、上市融资等精准支持。

不仅全市层面重视,各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今年5月,深圳市人大代表、南山区人大常委、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等12位南山区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南山区培育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王艳梅在接受南财记者采访时称,在今年的防疫背景下,“专精特新”不仅是国家层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提振消化就业的重要抓手。“对比需要靠人力完成的服务业,制造业可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具有边际效应的优势。”

破解工业用地之困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面积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土地空间不足,一直是制约深圳发展的最大瓶颈。

然而,在这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深圳创造出了3.07万亿元的GDP,1.1万亿元的辖区财政收入。

其中,深圳南山区作为全国经济大区、科技强区,截至2021年,累计培育出18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总数达186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区(县)第二,密度全国区(县)第一,拥有各类商事主体约39万家。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让南山区粤海街道办名声大作,成为响彻全国的“最牛街道办”。

但南山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产业用地问题上,南山区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好其有限的土地资源。

在南山区187.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其2021年的二三产比例为29:71。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86.6%,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其区域GDP的41.6%。

对此,王艳梅指出,“近年来,南山区一直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业制造底线,目前已经是接近29%的第二产业比例,但希望目标在30%以上。”

此外,工业制造讲求规模效益,南山区在规划工业制造用地的时候,还在思考如何腾挪出一块连片的制造基地。

“为了布局连片的制造业基地,南山区特意在北部留出了一个空间。”王艳梅说。南财记者查阅南山区城市更新局发布的公告发现,南山区将对百旺信工业园、福丽农场与大磡木棉坑铁皮厂房、红花岭工业园南区、阳光工业园和艺晶工业园进行改造提升,届时将形成一个总规模超200万平方米的高端制造基地。

对于寸土寸金的南山区来说,200万平方米的地极为奢侈。为了保证北部的工业用地的最大利用率,该基地在建造上采取“工业上楼”的方式。王艳梅表示,“南山区‘上天入地’,向空中(盖楼)和地下(建管廊)探寻垂直化发展的路径。”

但“上天入地”的模式背后也有着较高的成本代价。王艳梅指出,“日常的建筑面积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3000元/平方米,而工业上楼后的成本将是9000元/平方米,尤其是地下管廊的投资,比修一条地铁还要昂贵。这个建安成本没有20-25年是收不回来的。”

若是这个建安成本以市场化的方式转移至企业身上,则极有可能造成中小企业被迫挤出的现象发生。

对此,南山区给出的思路是“政府主导、国资引导、利益统筹”。王艳梅提出,“政府不能只去看短期收益,而是要做好30年的长线投资。而这个背后需要依靠政策性引导,即国资承担起政府的责任。同时,南山区还开放现有的国有物业,以市场价三成的租金来留住高质量中小企业。”

此外,王艳梅还提出,“深圳的‘局’若是放在全省的角度,非常好破。但如果放在深圳自己的角度,那就是‘上天入地’,楼越盖越高、地越挖越深。”

因此,她认为建立以深圳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必要且急迫。

王艳梅所提出的大都市圈,此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过类似建议。深圳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已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

大中小企业的协同生态

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超级明星企业,制造业企业的进阶之路大抵如此。

但企业由小及大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期。王艳梅提出,7年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生死关。而看一家企业是否能发展起来,至少需要10年的观察期。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最具活力,成长快,但也最需要资源,因此尤为需要政府去做政策性引导和扶持。

为此,深圳市和南山区都于2015年设立了引导基金,企图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王艳梅介绍,截至去年末,市区两级的母基金共计约1673亿元,其中深圳市有143只子基金,南山区有47只子基金。

“按道理说,整个资金的盘子已经足够大了,大到足以撬动银行和保险的资本。但据我们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依旧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这个原因在于,引导基金是市场化的基金而非政策性基金,最终依旧需要按市场化的标准考虑收益。这也造成有一些企业家会认为政府给的政策不够温暖。”王艳梅说。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南山区将政府将其设立国有独资公司——汇通金控基金,一分为二。一部分保留为汇通金控的引导基金,另一部分则转变为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简称“南山战新投”)。

“之所以需要进行拆分,是因为政府引导基金不能直投,因此只能通过成立子基金来进行直投和并购。”王艳梅解释道。

南财记者查阅南山区政府官网发现,汇通金控基金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为122.5亿元;南山战新投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4.5亿元,是南山区政府唯一的战略直投平台。

南山战新投的投资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等南山优势产业领域。

此外,数字产业集聚的南山区,虽然看上去在资源的抢夺上尤为激烈,但若是可以加以引导,今后在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上将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里面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大企业。王艳梅指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尤其是今年还面临物流受阻的问题。若是国企和大型企业愿意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则能增强它们的抗风险能力。”

在南山区192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的龙头有中兴通讯、海能达通讯、大疆、大族激光等,软件业有深信服、金蝶等老牌服务商。“若是在其中形成大企业拉动小企业、小企业配套大企业的协同生态,则可完成资源、资金的‘反哺’。这将有利于中小企业在今年有限的资源中,找到生存之道。”王艳梅说。

(作者:石恩泽 编辑:王帆)

石恩泽

记者

做大湾区老板的好朋友。关注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合成生物等方向。有好故事微信联系:lulu_shien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