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开讲|华创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高岳:下半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关注哪些细分领域?(一)

21新健康袁新韫 2022-06-29 23:14

医药板块开启大调整是否已经调整到位?后市反弹修复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支撑?

《首席开讲》|开源证券能源首席分析师张绪成:2022下半年传统能源的投资机遇 首席开讲|广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罗佳荣:寻找2022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一) 首席开讲|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2022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反弹还是反转?(一) 展开更多

编者按: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生物医药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从检测试剂、新冠疫苗到新冠治疗,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等,各个细分领域不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是大受追捧。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相关概念板块开始冲高回落,资本市场也开始降温回归理性。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物医药板块开始走上漫漫回调路,新股破发也成为常态。

为了寻找生物医药投资方向,为市场提供更精准的投资策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联合各大证券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策划推出《首席开讲》新健康系列对话,期望能通过广泛交流,在市场波动中探寻价值所在。《首席开讲》第二期对话华创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高岳,请他来解析医药板块是否已调整到位?后市反弹修复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支撑?……

《21世纪》: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二级市场生物医药企业新股IPO频频破发,整个医药板块开启大调整,目前看是否已经调整到位?很多人说:整个生物医药投资已经见底?您怎么看?

华创证券高岳:各位投资者大家好,非常荣幸这次有这样的机会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对于医药行业包括医药板块的一些观点。

在过去的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大家应该还是多多少少感受到了医药板块回调的影响。

去年7月初的时候,整个的医药板块见到了指数的高点,到今年6月份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计算,在这一年的周期内,其实医药板块的回调幅度是超过30%的,那么在所有的板块当中,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这一年周期以这个时间阶段,这个时间区间进行匡算的话,医药确实它的跌幅在所有的板块当中也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医药板块仍然保持着很强劲的业绩增长,我们也对整个的医药板块,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进行了一些总结和计算,在我们剔除掉一些不可比的公司之后,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医药板块,去年全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是达到了27%左右,今年的一季度进一步的加速到了37%左右这样的一个水平,也就是说一方面股价在调整,然后另一方面业绩的持续增长,这两个因素都在消化估值,所以这两个因素共同施加作用,而且每一个幅度都很大之后,我们去看到医药板块现在的TTM市盈率是在23倍多的一个水平,这个水平是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的最低点,包括医药板块对于整个沪深300的溢价率,也处在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指标其实能够反映出来。医药板块已经调整到了一个至少从中线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觉得估值非常舒适的一个水平上。

往后看,我觉得医药有非常多的方向,尤其是头部的这些优质公司,还是有一个中期来说非常强劲的增长的动能,源源不断的这种业绩增长,不断的去消化估值,尤其在目前这么低的一个估值水位下,我觉得其实从中线配置的角度上,医药公司应该普遍都是很有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业绩增长兑现为我们的投资的收益,现在确实是至少从中线或者长线的角度考虑,我觉得医药是一个很舒适的底部的配置区间。

《21世纪》:当前国内医药企业创新同质化严重,这也严重影响了很多企业的估值,因此很多企业积极探索出海,怎么看创新药企出海前景?是否是破除内卷的好方法?

华创证券高岳:在过去的一个阶段,大家看到了比较严重的内卷问题。热门的靶点上,非常多的企业会扎堆,这个情况比较严重。实际上我们从2015年之后,因为政策的原因,因为资本的介入,也因为整个产业环境方面到了这个时间点,所以创新逐渐迎来了一波大潮。

一直到去年我们手动统计,国产新药的申报数量去年一年的时间是接近500个。对比美国,这两年美国因为疫情有很多新冠相关的疫苗和药物的申报,数量从接近1000个,升到了1200多个,但是之前的常规年份是在900多-1000个这样一个水平,但是我们去年国产新药已经到了美国的申报数量的一半这样的一个高度。我们要知道,美国是全球的药企都在把自己的产品去申报,从这个情况看,总的申报数量来说,国产新药到了一个非常热非常高的水平,这个过程中出现内卷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就是一些热门的靶点,比如说PD-1、PD(L)-1这些热门的靶点,其实都是有三四十家企业在推进临床。其中PD-1已经有10家企业推出了正式的品种。

我们看到这样的数字,甚至有一些靶点,比如EGFR有70家左右的企业在申报临床,如果我们去看美国的话,历史上过去的一二十年时间里,它大约1/3的品种是这种原创性的创新,不是me too,而且在每一个热门靶点上,基本上就三四家能获批,比如说PD-1美国就批了4款产品。

过去一年我们去看恒生的医疗指数,它里面主要是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一年的时间回调幅度是达到了60%,包括很多公司的股价跌到了2018年或2019年的位置,那么我觉得也能反映出来,您说的大家在一些热门靶点上扎堆,对于整体每一个品种的价值,包括现金流折现是有影响的。

未来的话,我觉得随着这一轮的回调,也随着我们看到CDE对整个的创新药的审批政策是在趋严的,这些情况下都会让行业回归一定程度的冷静,我觉得未来行业会走出分化的一个趋势,其中一些优质的公司有希望否极泰来慢慢的走出来。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能走出来?未来是两个路径:第一点,我们先说国内,因为我们确实是有18,000亿以上的整个药品市场,这当中的创新药目前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而且我们的十几亿老百姓绝对的用药需求量级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看到一定程度的内卷,因为创新药的专利保护,因为相对好的定价,所以如果这个品种临床价值比较好,它仍然可以实现比较可观的收入利润体量。

包括头部的这批创新药公司,每家都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几十个品种的研发管线,所以随着这些品种逐渐进入收获期,可能每年以1—2个,未来以2—3个的这种数量慢慢的批出来,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些公司能够形成正向的现金流,能够形成比较大的收入利润体量,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盘会走出明确的趋势。

从最早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很多行业在初创期都会有这样的热潮,但是到现在慢慢冷静下来,对于企业的这些药品品种,真正的质量,它的运营效率,包括研发投入的转化率,我觉得都是在指标上有了一个更严格的考核。所以我们相信依托于中国市场,很多公司最终能够活下来,而且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利润体量,这是基础。

第二点,我们简单说一下刚才您提到的国际化,如果国际化能够成功,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所谓的创新药也好,或者其他的产业国际化也好,其实是对应欧美的这些规范市场,他们的定价能力更强,甚至说很多创新药的渗透率也更高,简单的来说,如果一个创新药真的能够做到欧美市场去抢到份额的话,它可能会比只做中国市场,放大10倍的空间,所以这一定是弹性更大的。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的去看,对于整个欧美,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其实它的创新你要想真正做起来其实就两点,要么是first in class,在靶点上一定要前三家批出来,要么就是best in class,虽然批的比较晚,但是这个品种跟前面已经获批的品种比,真的有临床的比较优势,而且有公信力。只有做到这两点,这个品种才有可能在欧美市场这种形态下真正抢到份额,否则的话如果是很滞后的批出来,临床最后的数据如果跟别人是基本一致,甚至可能不如别人的话,最终可能我们觉得概念性会比较强。

在欧美的市场运转逻辑下,它不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收益,所以我们觉得国际化一定是谁做成功了,谁都有非常好的回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这个过程中,它其实是有非常严格的指标的,就是国产新药现在一年的申报数量已经到了500个的水平,在这么高的基数下,我们相信其中有企业它的国际化品种能突破,但它是有一定比例,不是说大家按照me too的这种方式持续的做,就一定能够成功的。当然我们相信刚才说的两条路径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能够沿着这条路径做出来,尤其是现在已经很多公司从高点跌下来,跌了70%或80%这样的情况下,相信能够做出来的公司,未来也会有很好的收益回报能够给到大家。

《首席开讲》新健康系列专题:

编委:于晓娜

策划:袁新韫、徐旭

出镜记者:袁新韫

撰文:袁新韫

设计:张佳俊

剪辑:章启良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等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袁新韫 编辑:朱益民,徐旭)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