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开讲|广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罗佳荣:寻找2022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一)

21新健康袁新韫 2022-07-29 09:41

2022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关键词…

《首席开讲》|开源证券能源首席分析师张绪成:2022下半年传统能源的投资机遇 首席开讲|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2022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反弹还是反转?(一) 首席开讲|华创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高岳:下半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关注哪些细分领域?(一) 展开更多

编者按: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生物医药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从检测试剂、新冠疫苗到新冠治疗,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等,各个细分领域不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是大受追捧。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相关概念板块开始冲高回落,资本市场也开始降温回归理性。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物医药板块开始走上漫漫回调路,新股破发也成为常态。

为了寻找生物医药投资方向,为市场提供更精准的投资策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联合各大证券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策划推出《首席开讲》新健康系列对话,期望能通过广泛交流,在市场波动中探寻价值所在。《首席开讲》第四期对话广发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罗佳荣,请他来解析医药板块是否已调整到位?后市反弹修复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支撑?

《21世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二级市场很多医药新股IPO频频破发,整个医药板块开启了大的调整,很多人觉得医药投资已经见底。对此您怎么看?

罗佳荣:国家医保局是2018年设立的,到2018年底的时候开启了第一次仿制药的集采,当时标杆性的品种是恩替卡韦,当时整个产业是非常悲观的,2018年5月份到12月份是至今为止同等时间段整个指数或者权重股下跌最多的一次调整。2018年之后到2019年,过去三年医药股的走势,大家看的是非常清楚的,医药这个行业它最大的魅力是需求,只要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是不会有质的变化的。

从国家医保局核心的政策角度来看,简单总结是两降一升一调整,两降是药价,器械和耗材的价格。降价主要是指流通渠道。一升是整体服务的价格,医师的劳动价值在药品的定价,服务的定价里面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觉得现在其实整体医保的改革还在进行当中,我预期可能还需要差不多两年,这一轮的改革才会完整的落地。

但是2019年到2021年,医药是明显走出了一波牛市,这一波牛市的推动力是创新、国际化加消费升级。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些涨幅领先的个股是权重股,这些权重股的涨幅是远超指数的。

到了2021年7月份,这一轮调整我觉得核心的原因有几点:第一点就是2019年到2020年的疫情发生,它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20年的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是这么几个问题,第一除了医药到底还有什么板块可以买?所以当年资金是有很强的聚集效应,包括同期医药基金,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规模从四五百亿很快涨到了两三千亿,目前规模还稳定在这里。第二是国家对于医疗基础的投入,在疫情期间暴露出来一些不足,疫情之后补短板是否会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第二,2021年7月份之后,很多权重股的估值也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一轮调整是建立在一个高预期、高估值的基础之上。我觉得也是盛宴之后一个合理的回归。

第三,从2021年7月份到目前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中间又经历了上海的疫情。大家知道从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分布的角度来看,上海是最多的。封控了两三个月,给人的影响还是偏悲观的。

从板块的结构上来看,一般看是否底部,看调整的幅度。现在股指已经跌了很多了,调整的时间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再去看一些股票的估值,现在也不算太贵。从资金的结构上来看,有非常庞大的医药基金,差不多小3,000亿,这些钱在医药板块里是不会走的。所以这一轮我觉得医药,大概率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偏底部的区域。

《 21世纪》:我们看到近期医药行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很多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都被腰斩,这些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吗?后市反弹修复的话,您觉得需要哪些积极因素来做支撑呢?

罗佳荣:2019年到2021年这一轮行情是以权重股代表着这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国际化、消费升级。这些权重股实际上是领涨板块的,涨幅从2019年开始到2021年的7月份,涨幅好多是两到三倍,相对股价的涨幅比它盈利增长的速度快了很多,也就意味着这个阶段是拔估值的。

到了2021年7月份,我觉得有一部分的下跌是估值的合理回归。相对一些大市值公司,长期稳定在60,70,80倍这样的一个估值区间,从全球看这种现象都是不多的。当然从权重股的角度,比如像一些Pharma的公司,现在这个行业大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话题——要调整产品结构。

从2018年开始仿制药的集采,到今年前不久第七批集采已经开标了。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经历一轮残酷的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知道医药产品的研发它是需要周期的,这些行业龙头的公司可能早在2010年或者2013、2014年已经进行了大体量的投入,所以从整体来看,其实Pharma这一块可能需要的只是一些时间。

其次,从国际化来说,比如板块里的CXO。目前看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因为这些企业依赖本土工程师的红利。中国每年生物、化学、医学相关的基础学科的毕业生数量在全球是无法比拟的。

毫不客气的讲其实这个产业,中国的企业放眼全球也是竞争力最强的。从2021年7月份逐步开始到今年,尤其是今年进入美联储加息的一轮周期,对于创新,包括二级市场成长股的估值体系来说,加息对于估值是有不利影响的。所以我们看到今年美股纳斯达克Biotech生物医药指数今年跌幅是不小的,指数也是拦腰砍的。港股是一个离岸市场,它的表现跟外盘还是有一定关联度的,所以这些Biotech公司也跌了很多。

对于像CXO这个业务,大家现在是担心一些投融资的状况,包括市场不好,很多公司它会延迟上市的节奏。但这些只是延后,而且我们经历了一轮2019年到2021年的牛市,相关的研发型企业,大部分账上还是有充分的资金的。现在要融资实际上也不是融不到,只是相对来说节奏的问题。

第三是消费升级,我们知道这种常态化的防控,尤其是上海疫情,它对消费领域的影响不亚于2020年。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长三角彼此经济的关联度也很高,一度交通中断,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公司阶段性的表现。

总结一下分三块,第一就是Pharma类的,代表创新。第二就是CXO,代表的是国际化。第三是消费升级。所以阶段性其实都碰到了一些问题,然后又经历了2019年到2021年超常规的牛市,所以有这样的调整,我们觉得是比较正常的。

《首席开讲》新健康系列专题:

编委:于晓娜

策划:袁新韫、徐旭

出镜记者:袁新韫

撰文:袁新韫

设计:张佳俊

剪辑:章启良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等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袁新韫 编辑:祝勇,徐旭)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