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山大园区①|借势“园区经济”缓解“空间焦虑”,佛山迎来二次创业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 2022-07-21 13:39
走进大园区⑧ |“一号招商”项目动工,壮大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走进佛山大园区⑦|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新”中有“数”,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走进佛山大园区⑤|千年美陶湾加速“跨界”:重塑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助力IP与制造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编者按:

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按照“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总体产业布局,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这是佛山首次如此大规模地推进园区建设,也是佛山站上万亿GDP新台阶、村改进入下半场之后,为自己谋划的全新篇章。佛山此时创新性地提出“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有何底气?“园区经济”将给佛山带来哪些改变?如此模式有何参考价值?

为此,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策划推出“走读‘大园区’”系列报道,聚焦园区经济对佛山的价值、“大园区”建设路径等话题,深度呈现佛山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湾区城市竞合格局下的发展逻辑。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蓉 佛山报道

如今,我国GDP万亿俱乐部的24个成员中,非中央直辖、非国家计划单列、非省会的城市有6个,江苏3席(苏州、无锡和南通),广东2席(佛山与东莞),另有福建1席(泉州)。它们普遍没有俱乐部其他成员的优质资源和政策,靠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内生动力。也因此,在讨论“后备军团如何奋勇直追”和“万亿之后城市如何‘二次创业’”问题时,这些非典型城市的经验更值得被借鉴。

在调研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作为全国制造业的标杆城市,佛山正在探索解决国内沿海城市普遍面临的土地欠缺、产业发展瓶颈与企业“小散乱”等问题。在冲刺万亿的关键年份——佛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启动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行动,向空间要质量,为佛山从“专业镇”发展模式向“大园区”发展模式埋下了伏笔。

近日,佛山又以史无前例的规格起笔“大园区”蓝图。随着它们的打造,佛山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重塑发展新动能,冲刺2万亿元GDP目标。

区域竞合下“主动而为”

这个7月,翟堪文一直奔波于南海桂城与狮山之间。

他所在公司承建并运营的佛山国际陆港枢纽总部大楼已于上月底封顶。眼下,公司所有人都在筹备着搬迁事宜——公司将把办公点从桂城整体搬迁至狮山官窑,更方便统筹枢纽的配套建设。

如此动作背后有个关键背景。在7月初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佛山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以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主要载体,力争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物流基地。而国际陆港正是该国家物流枢纽首期项目及国家多式联运核心启动项目。

“相信政府的引导,会让佛山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到一个更高档次,这无论是对我们还是整个佛山的发展,都很有帮助。”翟堪文兴致勃勃地说。

通过精准发力,培育全新动能,提振经济发展信心,这或许正是“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的使命。

2019年,佛山GDP突破万亿时,无锡GDP是1.185万亿,东莞是0.95万亿。但随后,无锡连续两年GDP增幅高于佛山,东莞也一路穷追不舍,于去年GDP突破万亿元。

破万亿后的佛山,发展动能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发展主体仍以区镇为主,市级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发展空间仍以现有小型园区和村级工业园为主,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当初凭借着先发而积累的家电、陶瓷、铝型材等优势产业也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带着“草根经济”印记的佛山如果延续此前的发展逻辑,势必跟不上区域竞合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形势让佛山铆足了“发展后劲”,佛山尝试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下苦功。

“园区经济是佛山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一把‘金钥匙’。”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直言,“如今大湾区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在资源、项目、人才等要素有限的情况下,佛山拼政策的优势相对较弱。”

但陶锋认为,佛山亦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佛山拥有扎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全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立足产业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将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园区或成“关键抓手”

相关机构测算,我国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战场。事实上,在很多城市中,隐约已见类似实践。

广东省内,东莞曾以虎门服装、长安电子、厚街家具、大朗毛织等驰名海内外,日后更是“醉心”发展园区经济,依靠打造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走出一条新路。广东省外也有案例,苏州工业园区素有“中国第一园”之称,其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两个城市的经验均表明:“大园区经济”之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佛山虽然不是最早践行这一思路,却有可能成为全省第一个如此大规模发展园区经济的城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规划的20个园区遍布佛山市五区,其面积加起来达到57.53万亩,而据“三调”数据显示,佛山工业用地面积约为68.7万亩。佛山手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20个园区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传统产业发展道路上形成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行为惯性。例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中有2个园区分别横跨南海与三水、南海与顺德,有5个是跨镇街规划的。最小的伦教珠宝时尚产业园,也有8平方公里,合计1.2万亩,最大的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达到76平方公里,约11.4万亩。

这将一改以往佛山产业点状散列分布的形态,更好发挥规模化优势,降低各方面成本,加快上下游集聚资源,并同时减少对城市、生态、乡村空间的挤占,同时也能腾出更多工业空间,孕育新的产业。

“在发展产业方面,佛山的思路已从行政区主导转向功能区主导,随着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动,区域协同将进一步加速。”陶锋分析。

从运行机制来看,未来,佛山将给予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一个园区、一份规划、一套政策、一个专班”的待遇,重视程度极高。这在佛山实属罕见。

站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角度看,未来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之间也会产生更好的产业协同。

“佛山的主要优势是制造优势,高端服务业方面还是面临一些短板。通过城市间的协同可以为佛山补齐这个短板,反过来又为佛山的制造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和升级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要探索把香港的科技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更好跟佛山进行结合和融合发展。”陶锋认为,园区经济都是佛山应对短期的增长挑战和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一个关键性抓手。

产业集聚催生“双轮驱动”效应

土地是建设“大园区”绕不开的“内功”之一。

早在十年前,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就已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警戒线水平,顺德、南海两大制造强区的土地开发强度更是长期超过50%。

土地掣肘的影响是普遍性的。因为缺地而错失大项目的案例并不鲜见。

为了不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佛山,“十三五”期间,顺德、南海先后以获批建设省级实验区为契机,一个向村改发起攻坚,另一个则率先扛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大旗,为全省土地深化改革探路。土地的腾挪,为佛山产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空间。截至6月底,佛山累计已完成破旧低效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约14万亩。

村改缓解了佛山的“土地焦虑”,为企业未来30年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村改的下半篇文章如何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盯住工业、守住工业、提升工业是村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大园区、集聚区的建设剑指产业集群,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村级工业园的进阶版本。

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主要来自经济体量、服务功能、区域辐射能力、集聚效应吸纳等方面。但在此前,佛山谋划的产业集群都重在立足于原有的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链招商布局,而缺乏园区导向,也缺乏空间规划。在市场主导下形成趋势后,政府集中资源,聚焦核心领域进行产业引导,是重要的一环。

“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或将补上这一环。”在陶锋看来,这既传承了村级工业园的市场化基因,也加强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既能保留市场活力,也能更好地配合国家、省的战略布局。

2020年,广东提出布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涉及佛山的布局有12项。

本次佛山提出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几乎都在广东省的“双十”战略内。随着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装备、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将齐头并进。

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则将在实现服务业产业化的同时,亦为制造业提供强劲动能。以国际陆港项目为例,该项目将创新五大物流服务模式,让“佛山制造”一次通关即出海,助力佛山提升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实现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园区、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协同,传统与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交融,将构建起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也能集聚多层次的人才,并且加速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流动,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创新发展。

在陶锋看来,这样的创新发展正是产业生态系统进阶升级的关键性支撑。正是得益于家电行业集聚效应,佛山才涌现出美的、格兰仕、小熊电器等一批创新性的引擎企业,而且供应链上的企业自发围绕“链主”“龙头”进行布局。

“同样的道理,随着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能力的释放,未来也将培育出更多龙头企业,打破佛山‘星星多月亮少’的产业格局。”陶锋说。

而对于产业集群间的互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也大为看好。他举例,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可以为精密制造提供支撑,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的科研中心等高端载体,也可以为所有相关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一旦这种互动活跃起来,佛山各个产业集群所积累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对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都将是极大的促进,助推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强。”林江说。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