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山大园区③|如何避免“大而不强”?学者建议用全“产业链”思维建设大园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高慧超 佛山报道
2022-08-01 19:54
走进大园区⑧ |“一号招商”项目动工,壮大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走进佛山大园区⑦|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新”中有“数”,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走进佛山大园区⑤|千年美陶湾加速“跨界”:重塑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助力IP与制造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编者按:

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按照“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总体产业布局,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这是佛山首次如此大规模地推进园区建设,也是佛山站上万亿GDP新台阶、村改进入下半场之后,为自己谋划的全新篇章。佛山此时创新性地提出“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有何底气?“园区经济”将给佛山带来哪些改变?如此模式有何参考价值?

为此,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策划推出“走进佛山大园区”系列报道,聚焦园区经济对佛山的价值、“大园区”建设路径等话题,深度呈现佛山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湾区城市竞合格局下的发展逻辑。

在系列报道的第二篇,我们重点探讨佛山打造“大园区”第一步棋该如何走。在系列报道的第三篇里,我们专访多个专家、学者,重点探讨佛山“大园区”建设应围绕哪个核心展开?其建设过程中有何痛点、难点,佛山又该如何聚力破解。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高慧超 佛山报道

统筹市、区、镇街三级力量打造大型产业园区,在佛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亦不多见。作为一个新事物,佛山“大园区”的建设必然会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多个专家、学者,他们表示,佛山“大园区” 建设构想良好,但想要落地还需要破除相关难点。

比如,对于跨镇街乃至跨行政区建设的“大园区”而言,如何解决各行政区、镇街的相关博弈问题。因此,大园区建设必须强化机制创新,优化园区管理架构,对园区充分授权,确保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

此外,佛山“大园区”还需要避免陷入“大而不强”,产业集聚却不成体系的建设误区。大园区要用“产业链思维”来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和突破关键领域,推动产业关联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

 “产业链”思维是大园区建设的核心

“大园区”的本质是大型产业集聚区。根据规划方案,大园区的建设将引导特色制造业园区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集聚,延伸打造产业生态圈,提高主导产业占比、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力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大园区”建设肯定不是简单地将同一产业集中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产业集聚区不是孤立的,是联系的、融合的,其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是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大园区”要用“产业链思维”来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

过去,产业园区的招商中,重企业招商而轻产业配套、重招商活动而轻产业链整合等倾向较为突出,少有园区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园区的产业链投资指导目录,导致园区难以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最大效果。

部分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产业园区招商急于求成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过去的产业园区范围较小,对于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不足。而大园区作为大型产业集聚区,可以成为产业链招商的有力尝试和探索。

受访专家指出,“大园区”要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和突破关键领域,确定产业链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分行业制定新兴产业链培育、建设方案。针对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可以通过组合式产业扶持政策在要素成本、融资交易等方面提供支持,包括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环保政策、发展基金扶持政策等,推动产业关联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链思维还包括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丁力指出,佛山一直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但这两点对佛山来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且新兴产业投入大,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高,这都表明新兴产业产业链的打造存在较大难度。

这就需要借力传统产业。目前,传统产业仍然是佛山的经济支柱所在,其产业链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且稳定。丁力认为:“打造新兴产业产业链不是非要平地起高楼,还可以在传统产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产业链的建设完全可以建立在佛山原有的汽车工业的基础上。”

丁力表示,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相赋能、协同发展,能成为“大园区”建设的两股合力,如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能解决传统产业最为头痛的诚信问题,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的引入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传统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大量懂市场、渠道的产业人才也会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佛山可以推进新旧产业在资源要素、结构、空间格局和市场等方面协同融合,在顶层设计、企业培育、金融支持、宏观保障等方面做好支撑,让两者协调发展,为“大园区”建设奠定更坚实的产业基础。

“充分授权”破解利益博弈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双十园区”不少打破了行政区域的边界,从更广阔的区域谋篇布局,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佛山产业空间布局。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就跨越了5个镇街2个行政区。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超大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要素需要突破行政边界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

但与产业要素渴望突破行政边界相对的是,行政区更希望将产业要素留在区域内发展。

多个受访专家提到,对于跨镇街乃至跨区建设的“大园区”而言,最大痛点在于涉及到各区、镇街的利益博弈。而在博弈的过程中,拥有更大权力的行政区经常处于上风。在现有体制下,如何让“大园区”建设能不流于形式,展现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痛点问题。

谢宝剑的建议是,“佛山市政府要高位推动,大力破除产业发展的行政和区域壁垒,使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和整合。”

在此基础上,丁力还更进一步地指出,行政区政府授权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大园区”的打造,比如税收收益权、土地拆迁和使用权等。

有受访专家指出,要真正发挥“大园区”的作用,行政区就需要授予部分经济权力,行政区主要从整体上规划“大园区”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大园区”建设、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大园区”的发展定位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大园区”的管理机构则全权负责园区的经济运营,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决策地位,如产业引进与筛选权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淘汰的权力、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更新的权力,甚至是独立参与区域分工合作的权力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破解体制痛点方面,市委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大园区”要按照“一个园区、一份规划、一套政策、一个专班”要求来建设,并要针对“大园区”研究出台规划、土地、财政、税收、能源、环保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近期,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还进一步强调,“大园区”建设要强化机制创新,加强市级统筹、市区联动、跨区协同,优化园区管理架构,明确市直部门、园区管委会、属地区镇责任链条,对园区充分授权,确保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

相关部门表示,如何能在市级统筹的同时,发挥区和镇街的作用,如今参与“大园区”建设的部门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高慧超 编辑: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