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从今年的金融数据看,月度间的波动非常大,其中1月、3月、5月、6月好于市场预期,但2月、4月、7月低于市场预期,信贷增长缺乏稳定性。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回应了信贷需求的问题,尤其国有大行表态下半年信贷投放要力增同比多增、实现全年同比多增的目标。其中,基建将是重点投放领域。
信贷需求为何疲弱?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历史对比,今年7月新增贷款量是2017年(含)以来各年7月最差的一次,仅高于2016年7月。从结构看,除了票据融资外,其他分项少增,显示银行用票据冲量,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
“从2月份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总体还是一直持续到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外部一些因素的干扰,还有国内疫情点状散发的不确定,使得信贷的需求比较疲软,包括房地产市场还没有修复,因此消费、按揭贷款的需求都是比较弱的。”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从七八月情况看,信贷数据比二季度要弱一些,有三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信贷需求和前期比,确实是有所下降;再有一个因素就是客户提前还款的规模和前期相比,也有所增加。”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
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则认为,7月信贷数据低于预期是暂时性,主要是受房地产预期偏弱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属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波动,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7月份的波动并不一定代表趋势,后续在一揽子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有效投资会稳步扩大、消费会逐步稳下来。
“另外,房地产预期也会逐渐趋稳,整个城镇化的进程,现在确实是出现边际趋缓,但这是一个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渐进实现的过程,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谷澍认为。
因为信贷需求不足,监管部门今年两度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会议表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8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参会机构为国开行、农发行及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力争信贷投放同比多增
工行行长廖林表示,下半年要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投放量以及全年的投放量,会围绕同比多增、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这个目标,坚持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
“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8月的信贷投放量会超过去年8月的投放量,7月、8月连续两个月单月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单月投放量。后面还有4个月,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的态势,即超过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量,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谷澍8月30日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换言之,农行下半年信贷投放将同比多增。
对于上述判断,谷澍进一步解释称,截至7月底,农行已经审批的对公信贷储备达2.12万亿,较去年7月末多了近6000亿元。“到上个星期,储备量进一步增长到2.47万亿,比去年同期多了将近8千亿,虽然最后不一定都能投放,但这两个数据说明我们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信贷储备量。”
“个人信贷的储备量要比对公信贷弱一些,但从储备量来看,对公多出来的部分能够覆盖个人下降的部分。”谷澍表示。
建行行长张金良表示,上半年建行全面落实金融政策靠前发力、全面发力、精准发力的要求,加大信贷投放。信贷总额突破了20万亿元,上半年增加了1.58万亿元。下半年,建行会牢牢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贯彻执行好央行货币政策导向,保持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上半年,市场形势比较严峻,我们努力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下半年,随着国家提振消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发力,消费信心边际恢复,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将随之逐步释放,预计下半年消费贷款增长情况会好于上半年。”张金良称。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下阶段将发挥大行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合理安排投放节奏。中行将主动做好与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和衔接,境内人民币贷款全年实现同比多增,下半年也将同比多增。
郭莽表示,今年以来交行的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年初的增幅是8.69%。目前还没有对全年信贷增长的安排进行大的调整,全年贷款增幅预计在11.8%左右。
对公信贷方面,郭莽表示,根据初步统计,对公项目储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考虑到交行上半年对公信贷增量已经占到全年目标的85%,所以相对而言,后续有压力,但压力不是太大。
零售信贷投放方面,郭莽表示,非住房消费信贷、信用卡贷款的需求正在呈现恢复趋势。5月到7月,信用卡消费额和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上半年银行业整体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挑战,在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邮储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在总量安排上坚持稳的总基调,安排全年信贷增量稳中有升,超过去年全年。在节奏上,邮储银行制定了“4321”的投放节奏安排,力争抓住一季度需求相对较好的黄金时间加快信贷投放,上半年邮储银行各项贷款增长5370亿元,同比多增了60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完成全年信贷增长目标的信心还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的信贷投放已经完成了70%以上的进度,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应该说压力不大。”刘建军表示。
对于下半年信贷投放的目标,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回应称,从中信银行自身规划而言,2022年上半年信贷增长1553亿,跟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加大信贷投放,希望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不低于上半年,全年信贷投放能达到3500亿元。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上半年光大银行资产增幅是6%,贷款增幅是6.2%,这一增幅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都是靠前的。下半年要继续推动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实现经营效益最重要的支撑,还会采取积极的配置策略。
考虑到国有大行的体量,如果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实现下半年、全年信贷投放多增的目标,那么全国信贷投放大概率也将多增。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今年新增信贷预计超20万亿。
基建是投放重点
在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中,基建是各家银行的投放重点。
廖林表示,下半年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融资,更好支持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满足粮食能源企业、民营小微的需求。
对于储备的贷款投向方面,谷澍介绍: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信贷投放,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又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提高“三农”县域贷款占比;三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四是强化制造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五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信贷需求。
谷澍披露,截至8月25号,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经准入项目清单内,农行审批通过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100亿元,其中已经实现了25个项目、51亿元的配套融资投放。
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介绍,截至6月末,建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占对公贷款比例将近52%。下一步,要在行内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加强基础设施贷款的投向和导向。在财务资源、信贷政策等方面对基础设施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安排,全力保障基础设施贷款加快投放。
据他透露,建行将主动跟进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的配套融资安排,积极与发展改革委、政策性银行开展多维对接,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项目联络机制。“建行已经参与了政策性银行牵头的一些需要商业银行配套资金的重大项目银团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在行内制定了一些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崔勇说。
据付万军介绍,今年以来,光大银行针对国家重点项目、优质客户出台了专项机制,包括名单制、全流程管理等,下半年会将其作为信贷重点发力的方向。近期也在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保持信息沟通,将积极做好国家重点项目的配套融资。
光大银行8月23日披露,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成功为池州港乌沙港区码头项目投放首笔配套贷款360万元,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落地的首笔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截至8月23日,光大银行已与目前审批通过的全部“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实现对接,并完成其中6个项目的贷款审批工作,批复金额73亿元。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追溯到6月末。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近期,该额度增加3000亿至6000亿。
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强化激励、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引导商业银行相应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根据国常会的这一要求看,可形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起到杠杆撬动作用。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