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周报(第14期):广州白云区将实现两个“转变”;米其林到黑珍珠,美食需要更多评价标准;从杭州谈起:戏剧是一座城市精神消费的新场所

21智库李果 2022-09-07 21:21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李果

本期导读:

一、一周消费动态

北京三年新增2355家首店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广州白云区将实现两个“转变”

三、一周消费观察

从米其林到黑珍珠,中国需要更多参与国际消费秩序建设

四、一周消费“建”议

从杭州谈起:戏剧是一座城市精神消费的新场所

一、一周消费动态

北京三年新增2355家首店

北京公布首店建设数据,三年新增2355家

9月6日,“2022全球首发节·202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发布了《2019-2022北京市首店经济综述和展望报告》,他表示,从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间,中国“首店经济”走过了萌芽、成长两个发展阶段,正迈向创新引领的新时代。据选址中国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北京新增2355家首店,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衣食住行游购娱俱全,国际范、北京味、烟火气特色明显。王府井步行街东安商场、秀水街、西单更新场等深藏京城底蕴的老地标、老字号,让北京首店经济别具一格。 

全球时尚家居买手店NORHOR西北首店亮相西安

9月1日,全球时尚家居买手店NORHOR西安曲江店开启试营业,店铺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该店也是西北首店,同时也将是NORHOR在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门店。NORHOR 家居起始于2003 年,截至2021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南京、重庆、宁波8个城市的中心城区开放了店均几千平米、各具特色的实体门店。

“北野武最爱的书店”在成都开业

8月31日,拥有“北野武最爱的书店”、“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称的茑屋书店(TSUTAYA BOOKSTORE)在成都开出西南首店,这也是继杭州、上海、西安、天津之后开出的中国内地第六店。

茑屋书店诞生于1983年,由创始人增田宗昭在日本大阪创立,最初以销售二手书为主营业务并形成连锁书店,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品牌。茑屋书店所要打造的不只是卖书的地方,而是“通过书籍、电影与音乐向年轻人传递生活提案”的场所,意在提供有品质的生活消费新体验,激发智慧和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乐趣。2020年,茑屋书店首次踏足中国内地,选址杭州天目里,引起市场瞩目。两年之间,茑屋中国的扩张版图瞄下五个据点,结合地域和客群的差异性制定不同店铺的运营策略,由此五座城市画风、形态、业态各有特色。之后,茑屋书店还计划在国内多个城市拓展门店。

 (上图:茑屋书店。图据该品牌官网。)

超体空间SoReal VR首家旗舰店将落地上海

8月31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宣布,其毗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独特购物、餐饮和娱乐区——迪士尼小镇将于9月10日起为游客带来全新虚拟现实娱乐体验。由中国虚拟现实行业领先品牌之一的SoReal倾力打造的其在上海的首家旗舰店——超体空间 SoReal VR 即将开幕,运用前沿科技为迪士尼小镇的游客带来独家定制的内容,游客可现场感受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

匈牙利设计师品牌Nanushka全球旗舰店将落户成都

近日, 匈牙利设计师品牌Nanushka宣布其全球旗舰店、西南首店预计10月登陆成都远洋太古里。这是该品牌在中国亮相的第二家旗舰店,首家旗舰店落户上海。Nanushka是匈牙利设计师Sandra Sandor在2004创立的小众品牌,注重实穿性和舒适度,多推出以温柔暖色系为主的时尚单品。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广州白云区将实现两个“转变”

8月30日,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发布《白云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显示,将在白云区规划建设面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集文商旅体娱于一体、具有广州特色风情的消费集聚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实施方案》中的一大亮点,是提到了两个“转变”——要推动“白云制造”向“白云品牌”转变,要从“卖全球”向“卖全球、买全球”转变。其中,由制造(如产品代加工)向自有品牌的转变,重点是推动本地品牌走出去。如果一座城市仅是外来品牌的聚集地,则无法推动本地的第三产业(消费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制造业)联动发展。白云品牌,也是广州品牌乃至中国品牌的组成部分,未来如果有更多的白云品牌能够出现在国外购物中心内,那么将是中国消费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另一个转变,“卖全球”向“卖全球、买全球”的转变,重点是推动外地品牌走进来。即通过首店、首秀经济的培育与发力,吸引更多的品牌在白云区开设首店,以挖掘消费的增量与潜力。走出去与引进来,显示出白云区在未来的重点建设举措。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细化举措。第一是创新消费供给的智造名城。其中包括充分发挥白云制造业规模增长潜力,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实现“白云制造”向“白云品牌”转变,推动“白云名品”“白云定制”走向世界,推动本土国货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国潮好货重要诞生地、全球新品重要策源地。第二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魅力之地。聚集文、商、旅、体、娱、医、美各类优质品牌业态资源,持续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汇聚优质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娱乐、购物客源,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重要集散地、新品首发地,打造多元消费繁荣活跃的魅力之地,实现从“卖全球”向“卖全球、买全球”转变。

在目标上,白云区拟定了2025和2035年两个目标——到2025年,白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0亿元(年平均增长6%计算),全区零售商业网点面积达到526万平方米,人均零售商业网点营业面积由0.96平方米增加到1.4平方米;到2035年,白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00亿元(年平均增长8%计算),全区零售商业网点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人均零售商业网点营业面积由1.4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

三、一周消费观察

从米其林到黑珍珠,中国需要更多参与国际消费秩序建设

美食是一座城市最耀眼的标签之一。成都的火锅,长沙的臭豆腐,广州的乳鸽,东京的怀石料理,圣路易斯的猪扒……

有美食的城市,总会源源不断的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因此,建设美食之城,成为了众多致力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的一致目标。

而在全球众多美食的评比中,“米其林”一直是灯塔般的存在,至今,它的评选结果每年仍成为全球千万饕客的“圣经”,追寻着“米其林餐厅指南”的步伐,到世界各地一品不同风格的美食。

近几年,米其林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推出了城市版的指南。但评论界一直对米其林的评选标准有争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米其林的标准能否真正与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结合起来,其关键的因素是:这些美食能够真正代表一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吗?

(上图:《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封面。图据品牌官网)

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向着夜宵的方向”等一大批国产美食纪录片的兴起,全国各地很多原本仅被当地人熟知的美食店,开始有了更多外地客人的光顾。中国自创的“黑珍珠餐厅”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并提供了米其林之外的另一种对美食的评价方式。

在上周我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郭屹的对话中,郭屹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应该多参与国际消费秩序与规则的建设与制定。其含义是,我们不仅是简单跟随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潮流或标准,还应该成为潮流或标准的参与者、制定者之一,唯有在其中拥有了话语权,才能真正让中国文化、中国美食在全球更好的推广。

此外,我也建议,各地的商务部门应该更积极的参与进来,推出本地的美食评选,特别是要在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之外,发掘本地的老字号、特色饭店,这些饭店可能在硬件上有所欠缺,但在口味上得到了本地食客的检验。正如在上一期中,我们提到一座城市既要重视“首店经济”,也要重视“小店经济”一样,特色餐饮美食店恰好是“小店经济”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外地消费者最渴望发现的“城市之美”。

四、一周消费“建”议

在各个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专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为此,一周消费“建”议栏目,将致力于打造为一个公众发声的平台,将一些有价值、能够推动相关城市加速建设的好声音、好建议展示出来。(本栏目邮箱:ligou@21jingji.com)

从杭州谈起:戏剧是一座城市精神消费的新场所

 

杭州一年一度的戏剧节又要开始了。作为一个戏剧专业的在读生,这是一次现场感受、学习的好机会。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在举办各种的促消费活动,但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依然围绕物质消费为主,比如购物节、首发、首秀活动等。戏剧(话剧、脱口秀)作为被年轻一代喜爱的文化演艺活动,在国内的城市开展得相对较少。

很多年前,到北京的朋友总喜欢去德云社听一场相声,认为是比去北京各个景点更文艺的“打卡”方式。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如果能用现代的方式进行呈现,我想会成为吸引年轻人消费的好方式。其中,不仅有大型的舞台剧,也包括一些原创的、适合年轻一代观看的小舞台戏剧。

(上图:杭州戏剧节宣传图。图据戏剧节官方)

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都在倡导发展夜间消费,夜间消费的场景可以是书店、博物馆或酒吧,也有机会在剧场中展现。看一场与城市相关的话剧,听一场有地方特色的脱口秀,都是年轻人愿意接受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更何况,这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消费,是有很大潜力的增量消费领域。

比如我所在的杭州,从最早的《新白娘子传奇》开始,这几十年中不断被各种电视剧、电影、真人秀等现代的传播方式所“包装”,几乎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打开杭州的方式。杭州戏剧节上,虽然包罗万象,展示的是多元化的剧本与舞台剧,但不变的是,戏剧越来越与杭州的气质融为一体,从古代的诗歌走向现代的戏剧,杭州正变得越来越有魅力。(本文作者王楠,长居杭州)

还想探讨更多与城市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话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联系:

(作者:李果 编辑:周上祺)

李果

政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跟踪消费领域变化。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