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昂的美元央行再出手: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遏制做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植 上海报道 为了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央行再放“大招”。
9月2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受此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跳涨约300个基点。但随着美元指数持续上涨突破114整数关口,境内外人民币双双回落。
截至9月26日13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7.1645附近,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触及7.1631。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记者表示,央行此次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一方面将继续向市场释放稳定汇率预期的强信号,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打击人民币空头,起到稳定汇率预期和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稳定的作用。这项政策既抬高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的交易成本,进而减少沽空人民币的资金供给,又相应增加远期购汇成本并抑制远期购汇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央行此次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将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以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
记者获悉,多数海外投资机构普遍认为相比9月初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此次央行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沽空人民币资本构成更强的威慑力。前者主要是通过调节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下跌预期,后者则直接减少市场购汇压力,令投机资本更难营造人民币单边快速下跌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元迭创新高令人民币汇率被动下跌,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稳步推进。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最新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交易使用比重由7月的2.20%,向上升至2.31%,依然位列全球交易使用量的第五位。
由于人民币汇率相比欧元、日元与英镑等非美货币更加“坚挺”,越来越多海外企业正在加大对华跨境贸易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力度,从而规避自身汇率风险。
与此对应的是,受近期欧元日元大幅下跌冲击,8月欧元使用量由7月的35.49%下降至34.49%,日元则从7月的2.82%下降至2.73%,表明人民币汇率在非美货币的持续“坚挺”,也有助于人民币稳步扩大国际贸易投资的使用规模。
中国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循环。
解决“出清难题”
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央行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人民币汇率持续回落触发外汇市场羊群效应再度发酵。
此前,只要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众多进口企业就会纷纷加大紧急购汇止损力度,出口企业则静待汇率进一步下跌再结汇,导致人民币外汇市场供求关系骤然失衡与人民币汇率骤然大跌。这在业界一度被称为“出清难题”。
“随着四季度企业购汇对外付款高峰期来临,若叠加上述羊群效应发酵,则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预期骤然升温,因此央行提前出招未雨绸缪,可以有效遏制沽空人民币浪潮再起。”他向记者分析说。
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央行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恰逢其时”。
“人民币汇率跌破7.1整数关口,近期企业的远期购汇力度有所增加,导致银行的汇率风险对冲压力水涨船高。”他告诉记者,银行在帮企业代客办理远期购汇业务时,也会将企业远期购汇头寸拿到外汇市场“对冲”汇率风险,导致远期外汇市场购汇需求远远超过结汇需求,造成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持续增加。
以往,海外投机资本往往会抓住这个机会,大举沽空人民币以营造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单边快速下跌预期,从而坐收超额回报。
如今,在央行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银行将部分远期购汇新增成本“转嫁”给企业,可以有效压低企业集中购汇浪潮,令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更加平稳,遏制人民币单边下跌预期快速升温。
遏制外汇市场沽空预期集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央行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通过增加银行客户的远期购汇成本,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考虑到当前人民币汇价并未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此举旨在进一步稳定汇市预期。
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这的确给海外投机资本构成不小的威慑力。
在央行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一度高于境内在岸人民币汇率,表明海外投机资本迅速削减了不少人民币空头头寸。截至9月16日13时,境内外人民币汇差不到30个基点,这意味着即便人民币汇率跌破7.15,海外投机资本也不大敢贸然大举沽空人民币。
“尤其是海外量化投资基金纷纷调低了企业集中购汇因子的权重,相应调高了人民币汇率均衡估值,令人民币汇率更具韧性。”这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这意味着参与投机沽空人民币的资本力量进一步减少。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此前外汇市场预期四季度中国企业购汇对外付款潮起,或是沽空人民币汇率套利的好机会。但如今不少对冲基金纷纷打了“退堂鼓”。
人民币国际化仍稳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元指数迭创新高令人民币汇率被动下跌至7.15一线,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稳步推进。
SWIF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人民币以2.31%的份额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的地位,且8月人民币支付总额较7月环比增长9.25%,超过所有货币的支付总额增速4.01%。
一位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记者指出,一是人民币相比欧元、日元与英镑等非美货币表现“坚挺”,吸引越来越多海外企业愿意使用更多人民币替代上述非美货币开展贸易结算,进一步规避自身汇率风险;二是面对美元融资利息持续上涨,不少海外企业也倾向使用融资利率相对较低的人民币开展贸易结算,降低自身贸易付款的融资财务成本。
他表示,除了贸易项,使用人民币开展中国境内金融投资的海外央行类机构与全球长期投资者也在不断增加。面对非美货币汇率大幅下跌,越来越多海外央行也需增持汇率波动相对平稳的人民币,对冲他们非美货币投资组合的汇率风险。
中国央行此前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上升至49.1%;且不完全统计,逾8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多位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贸易项还是资本项,海外机构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贸易投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球投资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占比依然偏低,存在持续加仓的需求。
中国央行表示,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工作,加强本外币协同,支持市场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便利境外投资者特别是央行类机构更多配置人民币资产。
(作者:陈植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