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速释放夜间消费活力:打通不同消费场景和链条,营造夜游消费生态圈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魏彤,实习生袁语彤 2022-09-27 21:02
广州灯光夜市蝶变夜经济集聚区,围绕Z世代重塑新格局 专访世邦魏理仕钟廉军:广州夜经济已步入融合型发展阶段,应引导打造夜经济片区 当七夕节遇上消费券:广州释放“夜经济”新活力,夜间餐饮贡献率已达53%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魏彤 实习生袁语彤 广州报道

广州是最早发展夜间经济的城市之一。

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打造夜间经济地标,激发多元业态活力,广州商务局发布的《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夜间消费新发展格局,完善夜间消费协调推进机制,整合各大商圈、综合体等资源,策划举办夜间活动,推动夜游、夜赏、夜读等融合发展。

世邦魏理仕华南商业部负责人钟廉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广州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30个,很多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市集都出现了创新性的融合,这些市集已经不完全是旧时摊贩那种简单的模式,甚至极大可能会衍生出本土自有自创的品牌。”

根据消费者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夜间产业要全业态融合,打通不同消费要素、场景和链条,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推动Live house、音乐会、戏剧等舞台演出发展,营造夜游消费生态圈闭环,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结合Z时代的消费趋势

近几年,广州告别了从前相对单一的夜市状态,进入时下流行的融合型模式,除了文娱、美食,夜间展览也会出现在晚上,在形式上比以前丰富了很多。

例如,结合Z时代的消费趋势,广州出现更加前卫的Live house、露天电影、夜间露营等,随着潮流文化的发展,夜间经济的形态内容同时也进行融合,形成文商旅一体化的夜间消费场景。

钟廉军表示,广州夜间经济形态内容在进行融合的同时范围也在扩大。以前更多是在购物中心或者街区里发生融合,但现在很多的文创园、创意园晚上的业态丰富度也非常高。例如,长隆的长明夜节、万圣节节庆等业界大型的文娱活动,具有全国影响力。

演艺文化拉动夜间消费

羊城的夜经济文化不仅有live house这类前卫新颖的音乐演出,其他演艺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以岭南文化为主线,品牌化、特色化的全域夜间经济产业链也更加完善。

广州全市夜间消费优质产品和服务也呈现增加态势,夜间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受到广泛关注。据悉,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和广东艺术剧院夜间演出总数占演出总数的84%,主要集中在周五和周末的夜间,成为广州夜间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大剧院以文化地标的吸引力激活周边消费生态,开业10年来,1300多个中外艺术团体、32000多名艺术家带来4000多场精彩表演、1800多场艺术活动,为拉动广州夜间文化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截至9月22日,广州大剧院今年已举办演出158场,累计观众9.7万人次。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表示,受疫情影响,不少演出都被迫取消,同时国内剧院暂不允许引进国外的演出项目,这使得剧院流失了一部分观众。但有口碑的项目依旧很受欢迎,比如陈佩斯戏台三部曲之“惊梦”,限座情况下几近满座。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期,剧院每天都有演出安排。

其中,10月1日至4日,有广州大剧院联合星海音乐学院制作的室内乐版多尼采蒂独幕喜歌剧《丽塔》以及“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歌剧《侨批》,分别吸引年轻歌剧爱好者和民族歌剧爱好者;10月5日至7日,有广州大剧院制作中心出品的2022佛手柑音乐计划,主要是针对一些年轻的流行音乐爱好者的现场音乐live演唱会,也是今年剧院的一个创新和实验。

今年以来,大剧院已上演本土剧21台共计31场演出,其中包括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广州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旗帜》,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当代杂技剧《化·蝶》,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等。其中,新编粤剧《白蛇传·情》通过粤剧文化和电影艺术的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生活和感官情感,为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除了剧院中的节目演绎,很多的剧目也逐渐走出剧场,开始在商圈和广场引入夜间演绎的内容,加上零售餐饮和本地文化,补充综合型的夜经济集群和的丰富程度。

“光影之下萦绕的文化气息,改变了人们的晚间生活模式,只有植入文化内核,才能更好地彰显文化厚度与历史气韵。”钟廉军表示,发展夜间经济,要结合广州全域特点,引进新兴时尚业态。

他建议,广州要强调区域综合建设,外在条件方面要做好铺设,瞄定专业人群的需求,形成城市夜经济的有力补充,营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持续孵化其更深更多的活动,扩大夜间经济发展空间。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魏彤,实习生袁语彤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