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缩短密接隔离期限?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国家疾控局详解

关注疫情防控尤方明 2022-11-12 17:37

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既覆盖了当前流行毒株为期8天的最长潜伏期,又可以节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 国家卫健委: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能明显缓解各地隔离、流调压力 商务部答21记者:对承担应急保供任务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不能“一关了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核酸检测、外防输入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与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对调整优化过后的防控措施进行了逐一解读。

《通知》规定,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常继乐表示,在第九版防控方案6月28日正式发布前,曾在全国7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试点评估发现,面对奥密克戎BA.1和BA.2两大流行毒株,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因此第九版防控方案规定,密切接触者执行“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措施。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6月28日发布后,国家层面在7、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此时我国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BA.5.2以及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既覆盖了当前流行毒株为期8天的最长潜伏期,又可以节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通知》同时在风险人员管控与风险区域划定等方面作出多项调整。

一是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二是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三是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四是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常继乐表示,在7、8月份的评估中发现,次密接、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0万、3/10万、4.9/10万、1.6/10万,尽管仍有一定风险,但出台公共政策需要秉承“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因而进行了相应调整。

另外,据王丽萍介绍,在外防输入方面,《通知》具体作出四项优化调整。

一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三是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此,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是由于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李博)

尤方明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