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数据特区”建设 哪些方向会是重点?

数字生产力严灿,钟雨欣 2023-02-08 14:12
北京大数据中心唐建国:将加大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开放力度 提供更优质数据要素 “数据二十条”出炉:平台企业带头与中小企业双向公平授权,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 我国数据产量位居全球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应以安全为基石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严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钟雨欣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正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北京市人民政府此前印发的《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提出,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落实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动北京数据特区建设,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

“数据特区”的概念持续刺激市场,2月6日部分概念股盘中涨停。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1.6%,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3.9%。2023年,北京将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目标定为6.5%。

不断加码数字经济,推进数据特区建设的背后,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践行,更是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选择。具体来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为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信息化普及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基础设施逐渐像水、电、公路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

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划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条例》提到,重点支持建设新一代高速固定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同时,强化算力统筹,提升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建设城市智能计算集群等算力基础设施;此外,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城市空间操作系统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在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中,《条例》提出通过感知物联网的建设,提高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覆盖水平。同时,支持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此外,在住宅区和商业楼宇建设时,提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和投入使用。

1月28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强调纵深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全面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表明2023年将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中心优化提升和算力中心统筹布局,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6G技术研发。 

据悉,北京近年来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万人基站数、算力规模指数均处于全国第一位。2022年新建5G基站2.3万个,国内首个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推出了全球最大区块链存储引擎“泓”,建成投用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

打破数据孤岛 促进开放共享

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要解决“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等问题,让它们真正动起来、用起来。

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引擎,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突破,推动数据生成-汇聚-共享-开放-交易-应用全链条开放发展。

在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层面,《条例》提出,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在公共数据方面,《条例》设计了统一管理的“公共数据目录”和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和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设立金融、医疗、交通、空间等领域的公共数据专区,推动公共数据有条件开放和社会化应用。此外,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放非公共数据,促进数据融合创新。支持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支持在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交易活动。

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一直以来,如何把握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颇受社会关注。对此,《条例》特别强化了数字经济安全、保障措施等制度设计,提到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采取数据分类分级、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数据要素汇聚,探索开放共享机制,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不断融合。“目录区块链”系统破解数据共享应用难题,截至2022年11月,累计汇聚56个市级部门3.4万余个数据项、340多亿条政务数据以及来源于企业的930余个数据项、1300多亿条社会数据;向51个市级部门、16个区和经开区,以及国务院部门共享数据656亿余条。 

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两条路”。数字产业化着重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价值,而产业数字化则是以数据赋能产业,重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针对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条例》在数字产业化方面,确定了技术、产业方向和企业发展目标,从基础研究、业态创新和数字贸易等方面支持北京数字产业化发展;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提升的产业领域及推动措施。

此外,“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也被写入北京《任务清单》及《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

从成效来看,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北京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能力,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高度聚集,全国100余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北京占比近50%。人工智能、区块链、信创、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发展优势明显。

据《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显示,北京近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年均增加1万家,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19%。数字经济大型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收入千亿级企业由2018年的2家增长到2021年的5家;百亿级企业由2018年的39家增长到2021年的58家。

另一方面,北京积极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大力支持农业、制造业、建筑、能源、金融等领域的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北京市经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第一。“新智造100”“智能工厂”、老字号数字化等加速推进。

“政策引导+基础建设+要素利用+产业协同”助力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数据特区建设。立足当下,北京加速数字基础设施搭建,注重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面向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值得期待。

(作者:严灿,钟雨欣 编辑: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