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染粉色头发遭造谣网暴的女生离世 维权之路为何漫长艰难?

合规科技钟雨欣 2023-02-20 18:00
当染粉色头发的女生决定起诉:网暴者欠我一个道歉 互联网平台网暴治理(下):众声喧哗中,如何拨开网暴迷雾? 互联网平台网暴治理(上):当我们谈论网暴时,我们谈些什么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钟雨欣 北京报道

去年7月,95后女生郑灵华曾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造谣网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与她进行过一次谈话,彼时,她正在准备公证相关材料,想通过诉讼维权,“希望至少能让他们道歉”。(详见当染粉色头发的女生决定起诉:网暴者欠我一个道歉

2月19日晚,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据潮新闻·钱江晚报,郑灵华的一位高中挚友确认,郑灵华走了,她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据极目新闻,郑灵华读研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看到网传消息,正在联系其亲属进行核实。

网暴维权之艰

时间回到去年,虽然隔着屏幕,但大量的网暴信息如同巨浪来袭,伤害性极强。郑灵华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自己遭遇长时间网暴的感受,“铺天盖地的污言秽语让我有一种溺水的感觉,但我知道自己需要站出来,如果连我自己都不去维权而选择默默忍受的话,对我的身体、心理甚至性格都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网暴维权之路,需要克服不少阻碍。她在社交平台发布相关维权消息后,依然会收到大量的网暴信息。去年8月底,在一次的微信交谈中,她曾透露“每天都会在各种平台收到各种形式的辱骂和嘲讽。”“我正在上雅思课,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看到这些消息,现在完全听不进去课。”

郑灵华网暴案件代理律师、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晓航在此前采访中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侮辱性言论和诽谤性言论是这次网络暴力事件最主要的两种类型。前者对当事人进行荡妇羞辱,通过贬损当事人的发色,以明示或暗示方式将其与性工作者产生联系;后者典型的如将当事人与爷爷的关系产生不正当联想。此外,“对于缩写、谐音梗、恶搞表情等并不直接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当事人的维权会更加艰难。”

他同时指出,目前,针对网络暴力并没有专门性的立法或者司法解释。互联网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对于争议的灰色内容,可以通过用户众议投票的方式进行判定,如果违规内容属实,平台需要及时进行处置。

金晓航曾分析,网暴取证主要面临两个难点,一是侵权人可能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删除侵权信息,二是具体侵权主体难以确定。“虽然当事人在第一时间通过公证固定相应的侵权信息,但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对于在公证之后新产生的网暴内容,不可能一趟趟地跑公证处,只能通过自行录屏的方式取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原告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起诉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原告仅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追加可以确定的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这也意味着,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考虑到网暴侵权主体难以确定的情况,可以在未明确实际侵权主体的情况下,先行起诉,再由网络服务提供者来提供实际侵权人的具体信息。”金晓航表示。

对此,金晓航建议,互联网平台应进一步优化取证机制,将取证功能按键醒目化,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对于明确未经他人允许,盗用他人信息的网络用户,平台应予以账号限流、作品下架乃至账号封禁等措施,同时应当配合当事人做好证据保全工作,配合当事人以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亟需加强全链条治理

近年来,网暴事件层出不穷。从“上海女子打赏外卖员遭网暴后坠楼”到“寻亲少年刘学州被网暴自杀”,从“成都确诊患者被网暴”到“唐山烧烤店老板娘被网暴关店”,受害者在经历网暴后往往长时间处于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中,甚至产生抑郁倾向,严重者走向轻生。

网站平台作为网民表达观点的聚集地,是阻止网暴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去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强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导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对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豆瓣、B站、百度贴吧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实测,在网暴初发阶段,“用户互动管理+信息监测”成为平台治理的主要模式。用户可以自主管理评论、私信互动关系,常见的选择范围包括所有人、关注的人、我的粉丝及互相关注的人,也可以选择直接关闭权限。同时,多个平台通过“人工+机器”的方式进行网暴信息监测,识别过滤、折叠不友善内容。

不过,微博、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对于网暴的定义仍较为模糊,仍存在平台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的情况,网暴治理难以兼顾“快速”与“精准”。

面对网暴的“定义之困”,北京海淀法院专门审理互联网案件的法官秦鹏博在此前采访中表示,在法律层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文件中缺乏对网络暴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规定,亦缺乏列举性的规范方式。进一步明晰网络暴力的法律概念,探索专门法的立法模式,是未来有效治理网络暴力的重要途径。

进入网暴的事中阶段,网络平台一般以“一键防护”功能为用户提供应急保护。作为短期的高强度保护功能,在“一键防护”开启后的一段时间内,用户将不接收未关注人的私信、评论及转发,达到快速阻断网暴信息的效果。

而进入事后阶段,丰富投诉渠道、完善举证功能、协助司法机关部门调查取证等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用户便捷地找到投诉入口,快速、批量地向平台提交相关证据,成为相关平台的必答题。

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看来,目前网暴治理主要面临法律缺失、标准不一、协同不足、隐私平衡等难题。

他建议,在网络暴力的事前阶段,互联网平台需要把好入口关。联动社区生态、产品风控、内容风控、热点运营等多部门,形成“建立制度规则—技术精准识别—强化内容处置—完善功能保护—强化公告教育”的全流程治理机制。

事中阶段,一方面完善网暴信息监测机制,丰富相关词库,及时过滤不友善内容;另一方面开放不友善、网暴专门投诉入口,优化处置流程,提高受理效率。此外,强化“人工+技术”双巡查,及时跟踪、联系当事人,发掘相关线索并积极上报给相关监管部门。

事后阶段,对于煽动群体攻击、地域攻击、人肉搜索等不良信息进行排查清理,根据恶劣程度对账号予以扣信用分、禁言、关闭账户等处置,坚决打击对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的违规行为,必要时移交相关司法机关。

“未来,各平台间可以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对于屡次参与网暴、言论特别恶劣的用户,可以考虑建立跨平台黑名单,起到一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网络暴力治理是一个社会议题,需要联合多部门多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防控体系。”王四新表示。

(作者:钟雨欣 编辑:吴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