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广东明确2023年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图,实施三大“金融+”成最大亮点

湾区金融家俊辉 2023-03-03 07:44
全国两会前瞻丨多位代表、委员热议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财观察丨广东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亮招”,激发1600万户市场主体“拼经济”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星星充电创始人邵丹薇: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新的一年,广东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倾力支持。

3月2日,广东举行“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助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发布首批9份“政策大礼包”,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当天,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倪全宏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在梳理去年助企纾困和支持经济稳增长的系列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省委、省政府最新中心工作部署,进一步研究出台了《方案》”。

根据倪全宏介绍,《方案》明确了2023年广东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方面,广东要继续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000亿元,本外币存款、贷款、证券交易额和保费增速分别不低于10%、12%、15%和6%,带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以强有力的金融要素保障支持广东省实现5%以上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广东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更加精准有效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力争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1万亿元以上,全年制造、科创领域的境内上市公司增加70家以上,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融资1.5万亿元左右,为县域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融资1万亿元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方案》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房地产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对经济增长的金融服务保障,促进强县、兴镇、富村,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6方面入手,推出20条具体措施,加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保障。

对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底以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农历新年伊始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金融要素保障,先后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在一系列政策 " 组合拳 "背景下,《方案》提出了今年的金融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则向记者表示,广东金融产业发达、资源丰富、创新活跃,出台专项方案有助于充分发挥广东金融优势,把广东丰富的金融资源导入到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金融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依托三大平台共建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广东金融必须要承担的使命之一。

《方案》明确提出,要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三大重要平台,横琴、前海和南沙是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有效依托和抓手。今年2月份,广东省政府联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从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各提出三十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

对于南沙,此次发布的《方案》指出,要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南沙建设专项措施。

日前,央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化南沙金融改革开放,要着力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完善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助力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优化民生金融服务,助力南沙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粤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过程中,三大平台将成为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的理想“试验田”和“加速器”,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刘佳宁向记者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三大平台承担着提振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不过,在粤港澳协同发展方面,三大平台仍面临着行政管理制度差异、政策协同受阻、产业协同优势不足、市场要素流动不畅、平台支撑不足等方面的挑战。

刘佳宁进一步指出,为了更好地助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三大平台要从设计更加开放的金融制度安排、打造更便利港澳居民生活就业的金融环境、促进三地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路径切入,进一步推进底层制度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投入协同,最终实现特色凸显、错位发展、协同共进。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要统筹开展全省新一轮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并对多地金融发展方向作了安排。

在余凌曲看来,多元化的金融创新发展方向反映了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活力和潜力。刘佳宁则认为,在充分发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支持汕头、湛江、汕尾、茂名、梅州等其他城市共同打造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通过提升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实现金融资源湾区便利流动和高效配置,最终助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同时,刘佳宁也指出,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要避免同质化、激进式的创新,坚持适度创新、分阶段改革推进,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前提。另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在推进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当好调节阀和平衡器,加强对地方金融活动风险识别、监测和防范,指导金融机构协调好业务发展和业务合规经营的步伐,更好适应当前的监管环境与要求,避免杠杆率过高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波动乃至损害。

余凌曲则建议,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产业金融,把当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资源主动“推介”给广州、深圳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 

实施三大“金融+”工程提升服务实体水平 

对于此次发布的《方案》,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最大的亮点为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而实施的“金融+制造”“金融+科创” “金融+海洋”三大“金融+”工程。

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靠制造业起家,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新的发展阶段,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金融+制造”工程正是指向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方案》提出创新“牵头行”服务模式,推广设立银行制造业服务中心,继续加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加大制造业企业辅导改制上市工作力度,出台发展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当家”的政策文件等多项详细措施,为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具体路径。

而“金融+科创”意在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实现金融、科技、产业三者的融合创新,是未来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刘佳宁表示,当前广东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衔接不畅、转化效果有限、金融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有待提升等问题。“比如在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内,一方面省内雄厚的民间资本面临投入渠道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或传统制造业搞创新、技改,对资金需求强烈,却缺乏精准融资渠道。”

基于此,刘佳宁表示,广东迫切需要深刻围绕制造业当家和科技创新强省的战略定位,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深入贯彻落实“金融+”工程,最终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在刘佳宁看来,广东金融优势和产业优势都很明显,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方案》深度聚焦“金融+战略”的纵深推进,通过加强产业政策与金融服务互动,可有效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余凌曲则表示,广东创新型金融机构众多,市场化意识很强,比如深圳是全国创投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有望在发展产业金融方面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成功路径和模式。

“金融+海洋”工程则是寄希望于形成“海洋牧场”等新增长点。基于此目标,《方案》推出支持银行机构成立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专营事业部和分支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外资以及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海洋牧场”发展,发展海洋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地方特色涉农(渔)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面等措施。 

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美广东建设 

经济低碳转型,绿色金融先行。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以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2.2万亿元、18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52%。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突破2.14亿吨、56.4亿元,均居全国区域试点碳市场首位。

此前,央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广东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中不断探索创新,其次是与碳排放“双控”紧密结合,还有就是充分融入粤港澳密切合作元素。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对全省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方案》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具体而言,要从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丰富环境权益融资模式挖掘绿美生态经济价值等方面入手。

白鹤祥也在专访中表示,接下来,央行广州分行将按照总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工作部署,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安排,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着力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落地实施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推进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源头“活水”。

而广东银保监局方面也表示,该局近日已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等5方面提出19项措施,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合理设置业务评价指标,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消费体系,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积极开展绿色保险,探索针对渐进性污染和生态环境损害方面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开展环境权益、生态保护补偿抵质押融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作者:家俊辉 编辑:梁小婵)

家俊辉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喜欢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常驻广州,辐射湾区,放眼全国,欢迎交流啊!微信:jjh_991927(添加请注明来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