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凌俊杰:加强湾区“软硬联通”,吸引香港青年在内地“无忧逐梦”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3-03-08 11:58
洞见湾区丨深化产才融合领域国际合作,促进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创投日”走进光明 千亿美元脑科学产业开启商业化元年 “深圳创投日”累计落地超700亿基金项目 这个区获2000亿支持 展开更多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然受到格外关注。

继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四年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人才等各项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满月”。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香港出入境总人次已破千万。千万出入境人次折射出:粤港两地口岸呈现人货两旺局面。早前,国家推出内地人才来往港澳签证新措施,推动湾区进一步踏入人才双向流动的新阶段。

然而,在吸引香港青年扎根内地方面尚有一系列堵点有待疏解。2021年,香港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青年,但这一计划提供的约3500个职位空缺,至今只有1091名香港毕业生入职。

“香港政府为港青融入大湾区提供了‘推力’,内地政府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惠港青年政策,对港青形成‘拉力’,两者结合达到1+1>2的效果,令两地青年实现真正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菁英会主席、广东省工商联执委、锡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俊杰认为,要加快推动两地税制整合和医疗同质化,实现高铁“地铁化”,并为港青搭建一站式资讯平台。

建议粤港两地协商摸排执行“盲区”

调查显示,香港青年不愿去内地发展的顾虑主要来自医疗及子女教育问题。其中72%青年对内地医疗水平心存顾虑,65%青年担心子女在内地接受教育的难题,58%青年担心娱乐和生活设施不够便利。

加快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才能使港澳人士能真正在内地安居乐居。在这方面,南沙港人社区树立了一个范例。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广州南沙正建设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包括港人子弟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境外来粤居民办事中心、粤港澳双创产业园、香港医疗机构等,将港式规划、港式标准、港式管理等引入南沙,为香港青年打造理想聚居地和优质生活圈。凌俊杰建议,有条件的大湾区内地城市可以复制推广“南沙经验”,让香港青年“无忧逐梦”。

此外,推动港人在内地安居乐业还需打通两地在制度方面的堵点。

以医疗为例,凌俊杰调研发现,“在门诊挂号方面,并非所有医院都接受香港居民身份证,而香港保险报销等实际需求又以香港居民身份证作为主要证件;也有在内地居住的香港居民表示,较多医院的自助预约系统或自助挂号机无法识别回乡证。”

在病例互认方面,至今仍仅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家试点医院接入系统,且可调阅范围并不包括详细手术报告、核磁共振等相关影像资料,这导致香港居民就医仍然面临重复检查的问题。

凌俊杰建议,粤港两地可通过协商机制摸排实际操作中的执行“盲区”,推动医疗同质化。具体来说,这包括打通医院证件认证系统,允许香港居民以回乡证或香港身份证注册有关医疗服务;常态化两地医疗系统信息流通,并扩大至大湾区内地9市的三甲医院;着手研究跨境非紧急医疗运送机制,对跨境救护车颁发专门牌照,在陆路口岸开辟医疗绿色通道,规范非紧急跨境医疗运送价格体系等。

交通是密切两地联系、方便港人往来的基本保障。凌俊杰调研后发现,“大量商务、就学及跨境职住人士均有需要乘坐夜间列车往返两地,建议在通勤时间实现‘高铁地铁化’,9点前及17点后加密西九龙往来广深的高铁班次;并考虑设立站票,增加高铁利用率。”

与此同时,购票通关手续仍有待简化。据了解,持香港居住签注的内地乘客需以内地身份证购票,出境香港以香港身份证通过,入境内地以港澳通行证(居留签注)通过,一次乘车需同时携带使用三种证件。对此,凌俊杰建议推进高铁通关“一证到底”,以往来港澳通行证为购票证件,实现便利化通行。

打造一站式资讯平台

如何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发展?

两地青少年交流团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特区政府投放大量资源,赞助社团、学校、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筹办交流活动,不断增进两地了解。但凌俊杰认为,大部分交流目前缺乏明确主题,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因交流效益受到了一定影响。

“交流团的目的是令香港青年亲身体验国家各方面发展,因此不能单纯以‘受惠青年’数量为考核标准。”他建议,应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写感想等方式,检视团员在交流后的收获以及对主办方的评价,从而对交流的效益及成果作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估。

为进一步提升交流质量,他认为还可以制定内地交流定点名录,使历次交流有确定的主题及路线,避免松散的、旅游式的交流活动,例如规划“创科行”“红色行”“岭南文化行”等路线,将活动行程透明化、规范化。

凌俊杰调研发现,由于缺乏一站式资讯平台,导致官方在宣传大湾区内地城市资讯方面比较松散,香港青年接受信息碎片化;且部分政策在宣传时未考虑到香港青年的阅读习惯,导致宣传“雁过无痕”,无法真正“入脑入心”。

凌俊杰提议,各地统战部港澳台办公室、团委以及香港的青年组织可以加强沟通,委托第三方机构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大湾区资讯平台,综合提供求职、学习、生活、旅游等信息。

在平台打造方式上,他强调,要避免大段摘录政策原文,而是用图片、短视频、表情包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政策语言二次加工,用更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宣传。同时,还应借力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小红书等,尽量扩大接触面,加强与广大香港青年的沟通。

在宣传内容方面,凌俊杰认为要抓住香港青年的兴趣点。“随着内地与香港交流的日益紧密,周末前往一河之隔的深圳玩乐消费,已经成为不少港青的习惯。有关部门需要抓住这一消费趋势,加大生活休闲、探店打卡的软性宣传。”他认为,当香港青年愿意多去内地休闲消费时,就会感受到内地的生活质量不输香港,从而提升他们在内地就业发展的意愿。

对于已经在内地发展的港澳人士来说,两地税制协调程度不充分也对香港青年北上发展构成了一定困扰。随着人才政策推广和《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生效落实,大湾区内跨境职住人士面临如何合法合规处理两地个人所得(薪俸)税务的实际问题,实际征缴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双重征税”问题亟待进一步厘清。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财政厅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于2020年底印发《关于继续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广州南沙也推出了面向全体港澳居民的税收优惠政策。

凌俊杰建议,在个人所得税法的既定框架下进行整合,推动港人港税、居住地交税,这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首先,在大湾区税收优惠即将期满之际,整合推出大湾区统一面向全体港澳居民的优惠税率,直接放宽到免征“超过(实际)港澳税负的部分”。其次,直接按港澳标准额度征税,免除“先征后返”的行政程序。最后,明确于内地居住满183日的香港居民,其在全球收入按照上述税率在内地缴纳个人所得税;未居住满183日,按照上述税率在境内取得薪金缴纳内地个人所得税,在香港取得薪金缴纳香港薪俸税。

(作者:丁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