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她智慧|中国传媒大学郑宁:女性知产人的韧性是职场优势

合规科技蔡姝越 2023-04-24 11:37

“女性往往具备认真细腻、乐于奉献等特质,同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韧性强,在职场上具有很多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蔡姝越 上海报道

编者按: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女性和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旨在庆祝世界各地的女性发明人、创造者和企业家“事在人为”的态度以及她们的开创性工作。

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数字娱乐课题组长期关注知识产权议题,为呼应节日主题,我们推出《知识产权她智慧》专题。在系列报道中,我们将专访多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杰出女性,听她们讲述自己的知产故事。

本篇报道中,我们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在专访中,她和我们分享了选择了目前这一职业的原始动机,以及职业生涯中令她难忘的高光时刻。同时,对于女性知产人的职业发展,她也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行动力强、干练,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交谈过程中对郑宁的第一印象。而经过对她职业生涯的复盘梳理,这两个关键词也可以用于形容她的工作风格。

提及郑宁,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是不可绕开的一个关键信息,该专业创立于1999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中传法律系创立的第4个年头,郑宁正式加入了这一专业,目前担任中传法律系主任。

诞生于一所以传媒专业为主的大学中,中传法律系并未因过分“理性”而显得格格不入。郑宁曾指出,面向文化传媒娱乐行业和互联网,领域培养“懂法律、懂传媒、懂管理”的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卓越法治人才,是中传法律系在发展探索中逐步明确的办学定位。

在推动中传法律系与学校整体调性保持步伐一致的过程中,郑宁作为推动者之一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在接受专访时向21记者提到,从带队赴英参加“普莱斯模拟法庭”并获奖,到组织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及研讨活动,十余年间,郑宁引导着中传法律学子在传媒法领域持续深耕。

是什么契机,令郑宁加入中传法律系开始教师生涯?驱使郑宁持续深耕传媒法的原始动力又为何?作为一名资深的知产学者,在女性职业生涯的成长路径中,她又有哪些见解?

(中国传媒大学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对话全文。

  • 谈职业生涯:大学教师是学生时代理想,积极探索创新传媒法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你在2008年从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便加入了中传成为了一名法律系学者,你也曾提到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你憧憬这份职业的原因有哪些?

郑宁:从攻读硕士开始,我便受导师言传身教,感受到大学老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职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心生向往。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珍惜这份职业。

《21世纪》:在成为知产学者的十余年间,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工作节点?或者说,有哪些时刻令你感到颇有成就感?

郑宁:这个话题可以追溯到2009年。那一年,我率领中国传媒大学代表队首次参加英国牛津大学举办的“普莱斯杯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就取得了最佳书状奖和全球第五名的好成绩,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进一步加强了传媒法领域的国际交流。

此外,在创新传媒法相关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我也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2012年,我主持的教学成果“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的创新与实践”曾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我主持的“构建面向文化传媒行业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成果,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自2011年起,我发起组织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及研讨活动,这一活动迄今已坚持了12年,在行业中有很大影响力。从这一活动出发,我们还出版了《中国传媒法典型事例评析(2011-2020)》一书,记录了中国传媒法治发展历史。 

《21世纪》:你曾提到对目前从事的职业有很强烈的热爱和很高的要求,是什么支撑你持续抱有工作热情?

郑宁:我始终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法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建设与我国文化行业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而我作为一名学者,有幸面临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更应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文化法治人才,创新发展文化法治理论体系。

《21世纪》:我注意到,你一直密切关注整个文化传媒行业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传媒法也是你一直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深耕传媒法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挑战?

郑宁:一方面,传媒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关系到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历史背景等多方要素。如何处理好法律与政策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来自理论和实务的挑战。另一方面,面对来自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冲击,传统的传媒法理论体系也面临着重构的挑战。

《21世纪》:十余年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在此期间,你的教学理念是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郑宁:第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指导和解释实际的理论是苍白的。我一直坚持带领学生关注真问题,了解行业实践的最新动态,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第二,要提升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学习。教学过程中,我探索运用情景剧、模拟立法听证会、小组讨论、普法短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谈女性成长:克服遇事不决“玻璃心”,突破自我设限持续耕耘

《21世纪》:作为一名知产学者,你认为,女性知产人在职业发展中的长处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宁:据我观察,女性往往具备认真细腻、乐于奉献等特质,同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韧性强,在职场上具有很多优势。以上优势都有助于女性知产人在职场中快速打开局面。

《21世纪》:结合此前的工作经历,你会用哪几个关键词形容自己?

郑宁:有开拓创新精神,乐于奉献,勇于担当。

《21世纪》:由于一些潜在的固定认知,部分女性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自我设限,你认为应如何破除这样的心态?

郑宁:自我设限,既有社会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女性自身认知的原因,自我设限容易限制女性向上向高处发展,从而限制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希望广大女性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能勇敢向前一步,自信主动,把握机会,提升格局和视野,不断成为一个更强大的独立个体。 

《21世纪》:对于女性知产人希望能在其专注的领域作出一番成就,你会给出哪些方面的建议?

郑宁:首先要看准努力的方向。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并持续耕耘,提前布局,有计划地推进,必有收获。

同时,遇到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并着手解决问题,不要“玻璃心”。新人在某个领域耕耘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不少困难,需要提升抗压能力,锻炼一颗强大的内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下一篇,我们将专访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尹腊梅。她从职业开端、教学实践与女性发展三方面入手,与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对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教学的深刻思考。

出品: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数字娱乐课题组

本期作者:蔡姝越

(作者:蔡姝越 编辑:诸未静)

蔡姝越

21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国内外游戏行业一切动向,长期追踪版号、出海、元宇宙、电竞、未保等话题。微信:setmeabl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