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澳门|专访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加强大湾区内合作,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

财智澳门蔡依莹 2023-05-12 19:3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澳门报道 

作为中西荟萃的历史名城,澳门有着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

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澳门博物馆是澳门文化局辖下的文博设施,馆内藏品丰富,将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呈现在大众眼前。

日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里斯本访问时指出,防疫政策优化后,特区政府把握机遇,积极采取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利用多项优势条件,推进澳门旅游业再向前迈进,希望世界旅游组织为澳门拓展国际客源给予更大的支持。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也围绕“澳门发展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提出相关提案,支持澳门创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把澳门打造成新形态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多元发展。

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表示,澳门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保存和展示与澳门文化相关的物品和文物。澳门博物馆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展品的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性。馆藏大多数能表现东西文化融合的特点,以展示澳门的多元文化特色。与此同时,澳门博物馆除了举办展览外,还有开展澳门历史研究、展示本土历史文化风俗、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多元文化特色、协助进行有关本土历史文化的教育推广等职能,每周接待多所学校、机构或团体到馆参观学习,以此助力打造面向世界的国家文化新名片。

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

南方财经: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你认为澳门博物馆可以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卢可茵:澳门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目前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0项,其中11项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在非遗文化的传承方面,澳门博物馆一直以来也肩负起了宣传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除了在日常举办一些展览和活动以外,博物馆还会定期与各项非遗的传承人保持联系和沟通,并且根据特区政府文化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

南方财经:我们关注到最近博物馆推出关于非遗文化的展示,可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卢可茵:澳门博物馆历年以来都会举办与非遗、澳门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相关的展览,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示澳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再现昔日澳门民间日常生活的场景,尤其是澳门人的休闲娱乐、宗教仪式和民俗庆典。目前正在博物馆三楼展出的就是澳门土地信俗展览。澳门土地信俗源远流长,土地信俗是2021年列入国家级的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信众在澳门非常多,我们的展品也大都是从庙宇和澳门居民处借出的。该展览开幕以来也有不同相关组织和街坊会组织民众过来参观,展览主要收集了民间的一些庙宇物品,如澳门街区内的各式土地神坛,以及散布在各民居、工商店铺门前的土地神牌、土地神像,皆是澳门土地信俗丰富多样的表现。

南方财经:澳门的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你认为澳门博物馆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澳门博物馆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展览?

卢可茵:我们澳门博物馆是以收集澳门历史文化相关文物为主的,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展示澳门的多元性,还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澳门博物馆有三层,一楼展区展示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澳门之前各自的发展历程、澳门的早期历史、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以及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这一段历史也是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起点。二楼我们主要是展出澳门历史文化、传统民间艺术、宗教仪式、民族庆典等等,再现了当年华人与葡人的传统节日、日常生活、手工艺和典型行业。三楼主要展示了当代澳门面貌,也包括我们当代文学作品和艺术品,除此之外还会定期举办与澳门相关的各种艺术大展。澳门博物馆从1998年开幕以来,到今年已经25年了,25年间许多游客以及国家领导人与外国元首来到澳门都会选择来澳门博物馆参观,以此增进对澳门的了解。

另外,我们除了围绕自己的展品去办展览,每年都会有一到两个专题展览跟国内外不同的博物馆去合作。这也是一种渠道,让澳门观众可以通过澳门博物馆看到其他地方的文物。

澳门博物馆应该是澳门目前唯一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澳门博物馆因此也肩负起了澳门与其他地方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

南方财经:澳门博物馆的选址是很特别的,紧邻着大炮台,也靠近大三巴,这其中有什么特别意义?

卢可茵:1993年,当时的澳葡政府决定设立澳门博物馆,几经斟酌,最后选址大炮台,就是因为它在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心,大三巴牌坊旁边,这里历来都是很多游客喜欢参观的目的地,我们希望他们来到澳门除了看到地标大三巴,还可以通过澳门博物馆认识澳门,我们博物馆也是澳门唯一一个建在世界遗产上的建筑物。

期待与大湾区各城市加强合作

南方财经:澳门拥有多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作为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传播机构的博物馆在当下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卢可茵:我很荣幸,从2014年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生效后就一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我们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法生效之前就已经一直在推动非遗的宣传保护。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时,澳门博物馆就参与和推动了相关活动,我们的粤剧和凉茶成功入选。

经过历代非遗传承人与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拥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非遗项目都很有特点,因为全国可能只有我们澳门的非遗项目有土生葡人的基因,例如我们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土生土语话剧和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这都是基于澳门的特殊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大湾区城市地缘相近、文脉相亲,尤其粤港澳三地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文化局一直在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的框架下,与广东和香港进行交流合作。澳门博物馆期望未来能够继续与大湾区的各个城巿合作,在非遗上携手发展,合力塑造人文湾区的新面貌。

南方财经:如何倡导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

卢可茵:培养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澳门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在面对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时,可能他不一定知道这是非遗,但是他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澳门文化局也一直在组织澳门的历史知识竞赛,以非遗为主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它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品牌活动“非遗零距离”,专门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是长期从事这个项目的专家和工匠作为工作坊导师,吸引感兴趣的民众参与。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让大家知道非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些不只是老一辈的事情,我们年轻人也要知道,而且要一直传承下去。

一年下来,我们每天都要接待非常多的游客、市民,我们进行过数据统计,所接待本地市民包括学生和接待游客的比例是各一半。原本我们以为在旅游点参观群体大多数会是游客,但其实本地人也占一定的比例。想了解澳门历史的旅客会选择澳门博物馆,几乎全部澳门学校的学生也会由学校组织来澳门博物馆。

南方财经:澳门博物馆是采取何种方式向参观者介绍的?博物馆的导赏服务在传播文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卢可茵:我们的展品会有二维码供让观众扫码观看,但是更推荐由导赏员带领参观,为大家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导赏员们主要都是来自澳门本地的志愿者,在通过博物馆的统一培训之后上岗,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或葡语的导赏服务。他们本身就对澳门有着很深的情怀,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丰富多彩的澳门文化推广出去,其实他们也是正在播种这一颗颗非遗种子的播种人。

南方财经:那你是怎么看待澳门博物馆在考察团、研学团中的角色呢?

卢可茵:作为澳门博物馆,我们本身就肩负起世界各地的游客、民众还有学生的教育推广的任务。每天都会接待来自不同地方的团队,包括大湾区其他城市和其他不同省份的考察团。对于大湾区的旅客,我们会向他们介绍更多与广东相关的文化历史,让他们感兴趣。同时,我们也会主动把我们的非遗项目推出去,接到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非遗活动邀请时,也会派我们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一些传承群体去进行展示。 

统筹: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蔡依莹 

编辑:和佳

设计: 廖苑妮

摄影:朱景辉 梁远浩 章启良

实习记者: 唐晓棠 戴语婷 许文然 回凯琦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蔡依莹 编辑:和佳)

蔡依莹

南方财经驻澳门记者

深耕澳门、横琴,重点关注金融与法律、文旅会展、教育、中葡经贸等方面。欢迎与我交流和分享,微信 shelly3shine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