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经费“过河”带动合作走深,把准国家海洋建设“脉搏”|大湾区科学论坛

大湾区观察刘黎霞 2023-05-23 17:0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 实习生 戚集贤 广州报道 

在5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继续强化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成为粤港澳顶尖专家们的广泛共识。

当前,广东全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积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共谋发展,不断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科技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在此当中,数据,资金、人才等要素在加速流动。

总部设于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在2019年在香港、深圳开设分部,是广东省10家省级实验室中首家且唯一在香港设立分部的省级实验室。此前,该实验室还完成了香港和内地科技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性拨款。

5月22日,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钱培元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等媒体专访,介绍设立香港分部以及“资金过河”背后故事,并深入阐述了其在广深港三地开展科技合作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想法。 

钱培元表示,从创立之初,香港分部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建成对外工作的窗口,为内地链接全球海洋科学机构与人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创造条件鼓励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内地科技计划,打通“资金过河”,这让香港科学家看到了希望。

钱培元认为,广深港三座城市中,香港的集资能力比较强,很适合投资项目,深圳拥有不错的创新能力,广州除了创新之外,还具备较强的产业化实力。他建议,两地“智能”(研究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让香港的IP(国际专利),通过深圳和广州能够尽快落地,加速产业化过程。

此外,他还表示,对于香港的科学工作者来说,通过与大湾区的合作,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国家的海洋科学大计划当中来,推进粤港科技协同创新,“参与大湾区科学论坛,是非常难得的机遇,能更好地服务到国家的战略方向,把握国家海洋建设的‘脉搏’。”

香港分部重要使命之一是联系海外

南方财经:香港分部一开始建立时,双方是如何对接的,中间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钱培元:香港分部的使命很明确,首先是作为香港的一个海洋研究基地,但更重要的是建成一个对外工作的窗口。通过香港分部的工作,与世界著名海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吸收香港和国际的海洋领域人才,搭建国际合作网络。

我和张偲院士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很早就参与了广州海洋实验室的规划和落实。再加上当时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在进行合作,建立香港科技大学的广州校区,所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一个三方合作的协议,成立香港分部,合作协议是在2019年2月份签订,真正启动是在2019年8月,第一笔经费拨款过来时。对于香港来说,经费到位后,分部才正式运行。

南方财经:香港分部一个重要作用是联系海外知名机构和人才,成立接近4年,都取得哪些成绩?

钱培元:香港分部吸收了101个科学家,来自于8个国家、23家研究机构,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在内的世界四个海洋研究机构中有三个与我们开展了合作。其他合作的国家还有法国、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爱尔兰等。香港分部目前在国际上发表了370多篇论文,其中30%刊发于国际顶级刊物。到去年8月,我们申请了12项国际专利,专利所属权是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海洋实验室共有。

南方财经:广东成立了10家省级实验室,在港澳设立分部的模式,对于其他省实验室或科研机构,能否复制和推广?

钱培元:过去这几年,香港分部不仅促进了科学交流和人才培养,更重要是让两地学者有更好的交流机会,为未来的双方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香港的科学工作者来说,通过与内地的合作,能够真正参与到国家海洋科学大计划,比如参与大湾区科学论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能让香港的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国家在海洋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和政策,能更好地把握国家在海洋科技发展的“脉搏”。

对于内地科学家来说,可以到香港进行合作交流。香港毕竟是一个国际化很强的城市,还可以与国际海洋科技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能让香港社会更好地了解内地。香港分部与香港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很多,过去三年多,我们组织不少于60场国际会议和研讨会,这也为内地科学家提供了与国际科学家交流的机会。

再次是管理方面,通过香港分部的运作,我们意识到在经费管理方面两地的差异。在资金管理方面,香港分部作为一个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会做经费规划,但为了保证经费用得当,在执行过程中,首席科学家有权利调整,而且一般不需要向政府或者向学校申报,最后经费使用由审计处去审查。内地和香港分部的管理人员经常互相讨论,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

粤港“智能”合作加快产业化进程

南方财经:深圳和广州都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这些城市各有哪些优劣,城市之间如何共赢?

钱培元:香港的优势是高度国际化、管理的现代化,还有“一国两制”的体制优势。在海洋建设方面,香港是航运中心,在与世界港口联通以及物流国际化管理方面,有很多优势。学术方面,香港高校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原始创新有优势。再者,香港的集资能力比较强,很适合投资项目。

相对来说,产业化方面,广州和深圳走得更快。深圳的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广州除了创新之外,还具备较强的产业化实力。

我认为一方面,深圳、广州和香港几大城市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研究者资源。香港虽然很小,但高校水平总体而言要高得多,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家也很多。另一方面,要多研究香港如何与深圳、广州更好结合,比如使得香港的IP(国际专利)能够在深圳和广州尽快落地,加快产业化过程。

南方财经:香港分部成立以来,在粤港两地产业化合作方面有取得哪些成果?

钱培元:过去一年,我们连续组织了5次高峰会与海洋论坛,邀请大湾区各界同仁汇聚一堂开展学术对话,包括邀请了11个国家的总领事馆总领事参会。产业界在寻找新挑战,我们科学家手中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就是他们想要的。通过交流,我们看到一些初步成果,比如我们马上会与招商工业签约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华润能源也会成立联合实验室,海洋科学家将更明确地把产业化作为研究的使命,研究方向更明确。我们希望广州海洋实验室将来能为科学家与产业界营造更多对话的机会,使得学者找准今后研究的方向,同时能通过产业界定向的支持来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南方财经:目前实验室有哪些海洋科技领域比较接近转化落地?

钱培元:我们与招商工业马上要成立的联合实验室,要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海洋涂料。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家,目前没有自己的产品,外国人控制着核心技术,这些海洋涂料也还做不到完全无毒。

我本人做了20多年的海洋涂料添加剂研究,一直致力于寻找绝对无毒、环保的绿色涂料,但在香港,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比较慢,所以现在我们决定把这个项目落地在南沙,与广州海洋实验室合作,希望能够加快推进产品落地,把有毒的涂料从市场赶出去,来保护海洋环境,同时,让我们国家船只没有顾虑地跑到国际海域。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经制定国家法律,对船只涂料需要上报,涂料毒性超标将被禁止进入该国12海里的海域,如果我们不加快研发进程,未来就不仅是航运问题,甚至是国家安全问题。

广州海洋实验室成立了全资公司,就是专为实验室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而设立。除了前述的海水环境的绿色保护之外,在海上能源、海水环境的绿色保护、海洋遥感无人巡航监控大数据应用和深远海养殖系统的实时原位监测等方面,目前都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应用和服务支持。

比如海洋能源方面,我们现已打造我国首个、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波浪能发电实验场,针对海上养殖缺乏稳定的平台、缺乏有效能源供给,无法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瓶颈,研发出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技术,已完成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通讯平台“澎湖号”的建设,并已在珠海市渔业养殖基地完成金鲳鱼、龙趸石斑、珍珠斑等多鱼种、多季度渔业示范,成功试养出高品质海鱼。

(作者:刘黎霞 编辑:李振)

刘黎霞

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科技、创投及区域产业,欢迎交流分享,微信:oldlobster。